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关于下表中的中国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类别
| 察举制
| 科举制
|
依据
|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 以文取士
|
方式
| 地方官员举荐
| 自由报考
|
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 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
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 D. 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包括奴隶社会的王位世袭制、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九品中正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科举制与其它制度的明显区别是选拔官吏不再以察举、荐举、门族第望为标准而是以考试成绩为依据,选官的权力不在地方而是收归中央。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的一步,有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科举制的以文取士并不是重视科技素养,所以此题选择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宋郑樵曾在《通志》中说:“置图于右,置书于左,索象于图,索理于书。”教科书中图示、图片,往往是学习历史、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最好工具。

图1 唐朝中央机构 图2 明朝中央机构
材料二 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诸侯因义务,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都县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朝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止。”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朝的赋税比隋朝重
B.唐朝的赋税是隋朝的十分之一
C.唐朝农民的负担依然很重
D.唐太宗晚年时已经沦为暴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材料,“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朝才十分之一。”是说由于战乱,唐初人口的数量仅相当于隋朝的十分之一,故B项错误;“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唐朝的徭役依然繁重,C正确;A、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C。
点评: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唐太宗引隋之苛政为戒,调整统治政策,纠正前朝之弊端,认识到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唐太宗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善于用人,勇于纳谏,不断调整统治政策,他的个人作用也是“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