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

①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②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
③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④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图片中“20世纪的跨国”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的产物,故排除①,由此可知,本题选择B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
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
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
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从1903年出发解题。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组织产生,洛克菲勒集团
是美国著名的石油垄断组织。选项D准确地揭示了石油巨头洛克菲勒公司鲸吞全球石油暴
利,并用助学美化自己、欺骗世人的本质;选项A对这幅漫画本质的揭示不够完整;选项B
突出了这幅漫画的主体,但主题(主旨)表述错误;选项C对这幅漫画的主体和主题的表
述都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中记载:“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的,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一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这最有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是( )
A.直接促成新航路的开辟
B.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必要条件
C.为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提供了天文理论
D.刺激了欧洲人到东方的“寻金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4——17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黑奴贸易路线图
材料三 “14和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最初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需要科学文化知识,而新文化的发展必须冲破教会的桎梏。在社会兴起了复兴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作品和历史人物。重新研究已被湮没了千年之久的古典文化。它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制度的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
——朱寰主编《世界中古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况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数人仍然认为新航路开辟对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利大于弊,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文艺复兴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分析“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引发了各洲之间疾病的大传播,使人类健康受到严重威胁;②促使人类在被传播的地方找到了治疗和预防传染病的药和方法;③推动了奴隶贸易的盛行。
(2)赞同。一方面,虽然新航路开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另一方面,就总体而言,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势力的衰落;同时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推动了世界向近代社会的过渡,客观上有利于人类的进步。
(3)“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向是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可允许的程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的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19世纪前期,欧美主要国家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别
| 总人口(万)
| 农村人口百分比
| 城市人口百分比
|
英国(1851年)
| 1800
| 48%
| 52%
|
法国(1851年)
| 3600
| 75%
| 25%
|
俄国(1851年)
| 5900
| 93%
| 7%
|
美国(1850年)
| 2300
| 87%
| 13%
|
材料三:1931年后民族资本企业遭受挫折状况
这一时期,丝织业由1928年的二万三千五百三十四部丝车减为1935年的七千六百八十六部,上海的卷烟厂由1928年的九十四家减为1935年的四十四家,全国火柴厂由1928年的一百八十余家减为1932年的六十九家,江苏的面粉厂由1921年的四十四家减为1931年的二十八家。中国纱厂的厂数和纱绽虽有所增加,但开工率则下降,停工纱锭最高达一百五十九万多锭,占设备一半以上。民族工业的营业额,如以1930年为100,则1933年棉纱为35,针织为50,面粉为50,机器为73,染织、卷烟、橡胶为80.1934年,十六个民族工业部门中,停工率达15%的有伞、化妆品,达25%的有纺纱、橡胶,达30%的有水泥、制帽,达35%的有榨油,达40%的有涂料、染色、罐头,达45%的有电气、印刷、制药,达50%的有牙刷、热水瓶、而缫丝业停工率达80%。1923年至1936年十四年间,华商纱厂停工清理者有十三家,出售者有二十五家,破产归债权人接管者有十五家,出租改组者有三十三家。
请回答
(1)你是否同意亚当·斯密的“停滞”论,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理由。(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19世纪前期英国与法、俄、美等国城市化发展有何不同。并说明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你认为,在旧中国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4分)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同意:法律和制度阻碍了中国发展。如重农抑商,闭关锁国,轻视技术等。
不同意:宋代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发展,工商业城市增多,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6分)
(2)不同:英国城市化发展远远高于法、俄、美等国。(2分)?原因:英国的圈地运动推动了农村人向城市流动;英国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4分)
不同意:宋代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在发展,工商业城市增多,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等。(6分)
(2)不同:英国城市化发展远远高于法、俄、美等国。(2分)?原因:英国的圈地运动推动了农村人向城市流动;英国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4分)
(3)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3分)
出路:必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任务,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前提。(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