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德森说,“……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各地人民效忠的通常不是一个现实国家,而是经由文字和经典从古代继承下来且已沉淀为集体无意识的伦常制度,它维系着一个抽象的国家观点。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二 交通落后成倍放大了国土的距离。当时中国国土面积比整个欧洲还大,路上走一年半载,未必能从京城到达最偏远的边疆,更别说全国的有效管理了。……“儒学教育本身的威信,在被近代受到西方教育的本阶层的成员破坏之前,在民众中一直坚如磐石”。……这个庞大的想象共同体在清末民初遭遇了严重的解体危机:外有列强环伺蚕食,内有“割据诸侯”占地为王,而汹涌而来的西潮对一直维系着这个想象的共同体的完整的儒教“名分大义”形成巨大冲击。
——程巍《清末电报网与国家统一》
材料三 环顾20世纪后期的世界,我们将看到一个陷入重重困境之中的世界,看到一个一切都被弄得乱七八糟、一切都在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世界。不仅一个国家、一种社会制度如此,全球如此,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发达的第二世界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第一世界也是如此。如今,这三个世界都在转动着他们的车轮。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国版序言
材料四 全球化不仅侵蚀着国家主权,同时也激活了民族主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文化认同出现动摇,而且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也遇到严重的挑战。……尽管全球化进程加深引起对国家的认同的侵蚀,但目前国家仍然是最具权威和组织能力的共同体。……“它不是在消亡,而是正在被重新想象、重新设计、重新调整以回应挑战……”
——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是怎样维系“国家观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中央政府对全国有效管理减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后期的世界,为什么是“困境”“乱七八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第一和第三世界予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如何看待全球化和国家认同之间的关系?结合材料三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政治上: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史实:北宋分割相权、改革科举制、加强对地方控制等举措)维护国家统治;思想上:将儒学发展为理学成为维系国家的正统文化。
(2)伴随着近代化的进程,交通的落后性进一步显现;列强入侵和割据,削弱了中国近代中央政府的权威(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落伍);西方思想的传人,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
(3)第一世界的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西方社会动荡不安,社会问题与日俱增;第三世界虽走向联合,但面临政治、经济方面新的竞争与挑战,贫困加剧,与富国差距加大,面临环境、人口、疾病等新的威胁。
(4)关系:全球化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说明:①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活动;人员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超国家的组织或机机构弱化了人们对于国家的认同;信息技术推动信息的无国界传播,也对国家认同提出挑战,因此可以说全球化弱化着国家认同。②但在全球化过程中,贸易争端、文化产权、资源争夺、恐怖主义、分裂主义、经济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尖锐化,强化了人们的国家认同意识(民族意识)。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这一方针的提出表明
①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②我们珍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情感
③中国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④中国政府放弃了使用武力的承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文化大革命”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C.国家的法律遭到严重践踏
D.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异常严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4分)2010年是孔子诞辰2561周年,全球联合祭孔活动在世界各地孔庙同时展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世界文化遗产——山东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

孔林?孔庙?孔府?“万世师表”
材料二: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
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官便殿奏札》
材料五: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明)李贽《藏书》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3分)
(2)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孔子与董忡舒的思想主张,并指出两种主张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6分)
(3)据材料四、五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4)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儒家思想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参考答案:(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对后世和世界影响很大;“三孔”的旅游资源得到保护和开发。(3分)
(2)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
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正统思想。(6分)
(3)朱熹认为儒家思想不可动摇,李贽认为不应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动摇。(3分)
(4)学生可选择儒家思想的精华举例说明,言之成理即可给分。如“仁”“德”“和”等。(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一次科技博览会上,大家首次看到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模型、杂交水稻“南优2号”。请推测一下,这次博览会最早可能举行的时间是(?)
A.1980年
B.1970年
C.1990年
D.1973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于1970年发射成功的、杂交水稻“南优2号”,是于1972年.故此题应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