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记载,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一律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殴辱抢劫,重则可能有杀身之祸。我们对这段记载的正确认识应该是
[? ]
A.不符合史实,有杜撰嫌疑
B.列强掀起瓜分狂潮必然导致极端排外
C.是地主阶级在诬蔑诽谤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可能造成过分仇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 歌曲是流动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分析下列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③“学习雷锋好榜样”④“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 ]
A.④②③①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
A.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国共合作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国民党军队一直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D.抗战前期国民党军队抗战比较积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李泽厚在《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中说,“(五四运动)以专注于文化的批判始, 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从启蒙与救亡的关系中,作者揭示了(?)
A.反抗侵略、实现民族独立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B.近代中国现代化与反专制是一体的两个方面
C.近代激进知识分子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
D.近代中国长期革命并不断深入的内在逻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B项错误,实现现代化的问题材料并未体现;C项本身说法正确,因为知识分子的宣传,人们的思想不断地解放,最终推动了救亡运动的发展,但是材料并非问的是知识分子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揭示了思想启蒙和解放与政治运动的关系,推进革命不断地深入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之后致南京临时政府的电报中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1912年5月,有记者向孙中山问道:“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孙中山明确回答:“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孙中山说袁世凯“鼓动共和久矣”带有一种故意推举的成分
B.袁世凯积极拥护辛亥革命
C.意味着袁世凯彻底转变成真正的共和主义者
D.革命党人没有认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真面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C不符合史实,袁世凯一直就是辛亥革命的反对者,D项也不符合史实,因为革命党人已经意识到了袁世凯的本来面目,让位于袁世凯是革命党人妥协性的体现,故排除BCD,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