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利于防止专制和腐败,但其能否实现与制度设计、社会环境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
——方兢《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材料二 换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美国总统布什2004年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分)
(2)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2分)
(3)结合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是怎样实现“把总统关在笼子里”的梦想的?(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反思中外的这些尝试,你觉得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2分)
参考答案:(1)监察官:御史大夫;根本目的:维护皇权。(2分)
(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2分)
(3)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只有行政权,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总统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4分)
(4)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们的参政意识与能力(2分,任意两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总分。)
本题解析:第(1)题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基础知识可知秦中央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根据材料可知根本目的是维护皇权。
第(2)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与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是三省六部制,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分工明细,且相互制约。
第(3)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把总统关在笼子里”意思是总统权力受到制约,根据这一点结合美国政体进行回答。
第(4)题 本题属于开放性的试题,结合材料,反思中外历史进行概括。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近代西方民主制政体的确立与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外的监察体制,主要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实际上依据宪法治国理政,通过一系列制度建设、制度制衡,消弭特权现象,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平等权利,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学生做类似的问题时可以结合现在我们国家的反腐。
本题难度:困难
2、选择题 西汉初年部分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姓名
| 官职
| 出身
|
萧何
| 相国
| 县吏
|
樊哙
| 左丞相
| 狗屠
|
灌婴
| 太尉
| 布贩
|
出现这种现象与哪种制度有关( )
A.世卿世禄制 B.察举制 C.军功爵制 D.九品中正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西汉崛起于秦末农民起义中,很多平民或低级官吏通过军功攫取了高官厚禄。故本题应选C项;A项与题目中萧何等人的出身不符,故排除;B项开始于汉武帝、D项开始于魏晋南北朝,均与题目中的时间“西汉初年”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政治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1年10月15日-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聚焦文化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会议还通过决议,决定中共十八大于明年下半年举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能反映的是

A.汉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B.古希腊的三权分立体制
C.美国的权力均衡体制
D.不同的民族创造出的不同的政治文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分别列出了古代中国汉代、古代雅典、美国的不同政治制度。分析各个选项,A、B和C都是对题干某一张图片主旨的描述,都缺乏全局性。只有D是对三张图片的整体概况,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要从全局的较大考虑问题,把握整体,找出其反映的共同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内阁制正式确立于
A.明太祖时期
B.明神宗时期
C.明成祖时期
D.明宣宗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为此,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故选C。
点评: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制的主要区别:
(1)性质不同:前者是封建制度的产物,后者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权力不同:前者只有提供意见,后来有票拟的权力,但没有决策权和行政权,决策权和行政权掌握在君主手里;后者是直接的权力机构,掌握实际的行政权。
(3)作用不同:前者只是顾问和内侍机构;后者与首相共进退,共同掌握行政权,处理国家大事。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段材料所描述的最主要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世袭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体现了礼乐的主导权和征伐的主导权在天子身上,而不是在诸侯身上,这体现了宗法制的思想。故选A。B项是政治隶属关系,强调的是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关系;C项是商周时期的土地制度;D项是权力的传承制度。?
点评: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血缘关系确保了政治的稳定。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已经被打破,发展成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权力下移,周王室的控制力在下降,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