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卷《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政治制度。依据所学,参知政事是副丞相,协助丞相掌握行政权;枢密使掌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殿阁大学士是皇帝的是从顾问,一般很少参与政事决策。所以应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甲骨文中描述分封制的是(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封制是周王把土地和人口分赐给诸侯臣下,以让他们拱卫王室,维系统治。A、C 两项说的是礼和农耕,明显与题意不符;B 项只是保卫“城邑” 安全;只有D 项保卫“社稷”符合题意。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B.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C.清朝沿用内阁制度
D.清朝设立军机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孟德斯鸠实际上强调了“今天”的专制特征特别明显,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分析各个选项,只有军机处达到了这样一个效果,军机处的设置是古代中国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是皇权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标志,所以答案为D。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实际上是考查学生对军机处设置这一史实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周朝国君宴请他国使臣时,宴席上的馔品和饮料的种类及摆放的位置都有规矩。宴席结束后,膳夫等人则将没有吃完的牛、羊、豚肉块盛装起来,一起送到来使下榻的宾馆。这些做法表明
A.周王怠慢使臣
B.周朝礼制规范
C.倡导勤俭节约
D.中原文明高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宴席上的馔品和饮料的种类及摆放的位置都有规矩”能够说明周朝的对外交往礼仪规范和井然有序,这是周代礼制的典型表现,西周时期以严格的礼制作为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等级的重要手段,所以B项表述最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周朝送肉是为了体现天子的赏赐和厚待而非倡导勤俭节约,D项显然与题意不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梁思诚说:“建筑是历史的载体,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在公元前5世纪的时候,普尼克斯山被设计成一个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在半圆形的中心地带,矗立着一块立方体的岩石……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著《建筑与民主》
材料二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百度百科
材料三 进入近代以后,四合院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西式建筑形式成为重要的点缀。后圆恩寺胡同7-9号院位于交道口南大街西侧,曾是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所建之中西合璧四合院,坐北朝南。院内西部为中式传统四合院;中部为西式二层楼,楼前有圆形喷泉水池,周围点缀圆明园石刻,池东南有一花岗岩棱柱西式圆亭;东部有假山有游廊。
——《北京历史文物志》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有何特点?依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种建筑风格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18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四合院”建筑风格的新特征,据此折射出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变化?(8分)
参考答案:⑴特点:公开透明。(2分)
风格:雅典卫城开放,顺应地势;
原因:城邦民主制度,奴隶制工商业经济,人文主义。(8分)
四合院封闭,中规中距。
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宗法制),小农经济,儒家思想伦理观。(8分)
⑵特点:中西合璧。(2分)
影响:思想观念的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近代化。(6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信息“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可知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依据材料一“公民的权利以及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可知雅典卫城开放,顺应地势;材料二“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可知四合院封闭,中规中距。再结合所学知识,从东西方当时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西式建筑形式成为重要的点缀”“曾是清末庆亲王奕劻次子所建之中西合璧四合院”可知近代以来“四合院”建筑风格的新特征是中西合璧。结合近代中国的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大全《近代中国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