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 主题发言四:世界伟人邓小平发言引用了《邓小平文选》中的4个精辟论断:
①“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③“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④“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对外政策的目标是争取世界和平。”?
? 请解读上引②、③、④论断,完成主题发言稿。(提示:下文划线文字部分是解读示例。请参照示例将答题内容写在相应的横线上。每个论断的解读都可从内容或作用中任选其一作答。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具体)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邓小平坚定支持。这次讨论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关于党的基本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新时期的外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关于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
? 关于“计划”和“市场”的论断: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为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关于新时期的外交: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地表现为不结盟政策;这种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既符合于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 总结: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中国共产党的)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的是
[? ]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C.实行战略转移,开展长征
D.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说,中国共产党在85年里干了“三件大事”。其中第三件大事是指?
[? ]
A.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B.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D.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年-1958年、1959年-1964年、1970年-1975年、1979年-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79年-1984年相对应的是
[? ]
A.
B.
C.
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就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90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90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在1893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也说过:“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质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1)据材料一,归纳恩格斯和列宁是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2)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主要体现为(? )理论的提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四 《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邓小平曾八次登上其封面,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即1978年和1985年。右图是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第六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题目是“MovingAwayfromMarx”,画面很清晰的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人们携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4)你如何看待材料四的图片中《时代》周刊题目的观点?请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来论证你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看待: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的指导,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现实相结合,不能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实际生活基本规律的总结,在指导社会实践活动时,必须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2)背景: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民族灾难依然深重;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先进分子受到启迪,看到希望;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理论:工农武装割据。
(3)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
(4)看待:西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曲解。论证:从政治上看中国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经济上看中国建立并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