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某次国际会议中,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刘少奇并中共中央:根据三天会议的情况,朝鲜问题形成僵持局面。因美国不打算解决问题,法国对朝鲜问题又不发言,英国也表示不想发言,但我们并没有失去解决朝鲜问题的信心。该会议是
[?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会议
D.联合国大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01年10月,中国在上?海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2006年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这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 ]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C.经济外交和政治外交并重
D.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 ]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材料中“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主要指(?)
A.团结协作,反殖反霸的精神
B.结伴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C.相互信任的军事同盟关系
D.互利合作的经济合作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上合组织”等关键信息,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上合组织的宗旨是“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充分体现我国新时期“不结盟”、“无敌国外交”的外交政策,B的表述符合题意。A为万隆会议精神;根据上合组织宗旨同样可以排除C、D。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篇》
材料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材料三?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材料四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材料五?“第三,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
——摘自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到材料四是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和谐社会的观点,请分别概括出其侧重点。(4分)
(2)依据材料五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在外交方面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或原则,以促进世界的和谐? (2分)这些方针或政策有何共同特征? (2分)
(3)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2分)
参考答案:(1)人际关系的和谐或人我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或天人和谐;君民和谐或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的和谐;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和谐或身心和谐(4分)
(2)方针政策或原则: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分) 共同特征:都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2分)
(3)追求和谐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实现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2分)(其它言之有理的观点亦可。答出一个就给两分)
本题解析:本题首先考查了古代历史上几位思想家的主张,(1)问解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材料分析观点,要注意和题干中“和谐社会”相对应。材料五提出了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友好交往的基本方针和原则,要注意分析它们在促进和谐世界方面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