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近代思想家、历史学家梁启超在《新史学》写道:“夫所以必求其公理公例者,非欲以为理论之美观而已,将以施诸实用焉,将以贻诸来者焉。历史者,以过去进化,导未来之进化者也。”梁启超的主要观点是
[? ]
A.史学应追求理论的美观
B.历史研究应为现实服务
C.历史研究具有永恒的价值
D.史学研究贵在傅古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姚莹、徐继畲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①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②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③都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④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他们倡导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章开沅先生说:“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这里的“同归”最有可能指的是
A.民主政治的追求
B.向西方学习的实践
C.救国救亡的时代任务
D.个人命运的选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各个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运动,由于各个阶层的力量和特点不一样,采取的方式也是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在民族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因此C项正确。A项不全面,张骞选择的是实业救国的道路;B项错误,向西方学习的实践最典型的是洋务运动;D项错误,他们的行动不一样,命运自然也不一样。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该观点主要认为“中体西用”理论
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
B.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C.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的观点是“中体”为“西用”能进入中国奠定了基础。即认为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选C。A项说法与材料观点不符;B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说法与材料观点相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下列人物思想符合此观点的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意思在于说明当时的洋务派只看到了西方技术的先进,而未认识到根源在于制度先进。四个选项中只有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代表,故选A。BC项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D项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因此BCD三项均不符合只学习技术不学习制度的材料要求。
点评:洋务运动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就是用西方先进的制度来维护清王朝的腐朽的统治,这就注定了其结果必然是失败。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此外题中涉及到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也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