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由于维新变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社会上反对势力很大。例如废除八股文,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文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他们自然群起而反对。湖南有个名叫曾廉的举人,甚至上书请求处死康有为和粱启超;一些衙门裁撤后,大批丢了乌纱帽的官员,极端仇视新政,他们或造谣惑众,或上书恫吓,使得京师谣言四起;令旗人自谋生计更引起不少旗人的强烈不满。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重要社会基础。
(1)材料一把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是什么?(3分)
(2)社会上反对变法势力很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具体表现。(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3分)
参考答案:(1)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3分)
(2)主要原因是变法法令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3分)具体表现:①废八股,使大批读书人通过八股考取功名、升官发财的梦想破灭。②一些衙门裁撤后,使大批官员丢了乌纱帽。③令旗人自谋生计,引起旗人的强烈不满。(每点2分,共6分)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0分) 1924年,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知识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不同的时代,史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解读大相径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辇彀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凡被殴击。……举京师谣言纷纭不可听闻,皆谓康有为欲废京师六部九卿衙门。彼盈廷数千醉生梦死之人,几皆欲得康之肉而食之。其实康有为不过言须增设新衙门耳,尚未言及裁旧衙门也。而讹言已至如此,办事之难可以概见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材料二?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戊戌维新,特西后有意纵容之,以作废立之口实耳。
——萧一山《清代通史》,1923年
材料三?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康有为公然诬蔑18世纪法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为“无道之甚”,替满清封建统治者策划防治中国人民革命的方法。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载湉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戊戌变法失败,宣告改良主义在中国没有出路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1954年
材料四?当前,仍有一些学者也认为“激进”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这很难令人接受。反过来讲,假如康梁的变法主张温和一点,变法的速度再放慢一点,变法就可以成功吗?肯定也不会成功。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康梁维新派的变法内容和具体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从维新派本身去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2001年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概括,针对戊戌变法的失败,四则材料分别作出了怎样的原因分析?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材料中认识分歧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顽固势力的抵制;帝后党争,光绪帝没有实权;没有发动人民群众;不具备改革所必需的社会环境。(8分)
(2)史料占有的差别;视角和立场;时代和政治的影响等。(2分)
本题解析:
(1)据材料“...政变之总原因,盖出于光绪帝之怯懦,无权无勇,积威所施,不克自拔,慈禧以玩偶视之,一有异动,则随其喜怒而置焉!……帝后两党政权之争,由来已久...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维新运动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仍有一些学者也认为“激进”是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使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可以概括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根据史料的评价方法。造成历史问题认识分歧的因素一般可以从史料占有的差别、视角和立场、时代和政治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迄汉、晋之间,今学尽灭,下迨唐、宋,扫地无余,昔之数百万言者,穿穴于遗文中仅得万一。……歆造古文以遍伪诸经……以实其伪经之传人耳。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四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的真实意图。(2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6分)
(3)与材料二、三相比,材料四从什么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分)
参考答案:(1)意图: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2分)
(2)失误: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6分)
(3)角度:中国传统文化;变法的理论基础。(2分)
(4)含义:思想启蒙。(1分)
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4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可知,康有为认为,西汉末年刘歆做“伪经”,以后的儒家经典是伪经。康有为旨在减少改革阻力,宣传变法思想。
(2)问分析材料二、三,找出变法中的失误,“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3)从材料四中“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提取信息分析回答。
(4)注意题干信息戊戌变法时期,“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一思想旗帜才刚刚开始,即思想启蒙才刚刚开始;再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失败原因”。
点评: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近代化历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即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也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深入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准确认识社会性质对改革的影响,注意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异同点,善于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列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最大的是( )
A.修筑铁路
B.政治性贷款
C.开设银行
D.开设工厂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侵害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与下图思想主张相一致的是

[?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科学与人权并重
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