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材料表明
A.农本思想受到冲击
B.“以末致富,以本守之”成为社会风气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农业发展为工商业提供了资金保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关键要全面理解材料观点,材料观点为“田是岿然而不变的财产,所以无论谁有钱就应买田”,可知田是个人的私有财产,所以商人在挣钱后用于买房置地,所以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某人翻阅家谱时看到“十一世长房:伯爵公,忠厚无华,勤力本业,家族有事,无不勉赴,不失为祖宗纯孙。”材料中的“伯爵公”最有可能是
A.手工业者
B.商人
C.农民
D.官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勤力本业”的信息,本业也即农业。古代社会农本商末。说明此人从事农业生产,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自然经济的产物
B.它的实行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C.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D.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被废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重农抑商政策自战国时代商鞅变法开始实行,一直持续到晚清时期,所以重农抑商并未随着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被废除,D项表述错误,A B C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答案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点评:“重农抑商”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占据上风,其原因在于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统一国家,农耕经济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而商人则被认为不事生产之人。所以该政策自战国时代商鞅变法开始实行,一直持续到晚清时期,一直被统治者视为不可更改的铁律。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清朝乾隆时期,水患频繁
B.与水争地
C.清朝腐败,疏于治水,水患频繁
D.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尖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意告诉我们从水灾的严重隐患,而其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是造成耕地面积的较少,而耕地又与人口数量有密切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
A.长期与世隔绝
B.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抵制了西方的殖民侵略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闭关锁国政策抑制了对外交往的进行,使中国失去了海外的市场,故选D。AB项都不是从直接的角度分析的,而是说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项说法不准确,在一定时期抵制了西方的骚扰,但是导致了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
点评:为了防止外国列强的骚扰,明清以来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 策,目的是为了防止海外势力的骚扰。这种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但是也使中国逐渐的脱离了世界发展的大势,造成中国近代发展的缓慢,被动挨打局面的出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