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或是不能为自己的工业打开国内市场,那它2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因为德国就会在世界舞台上消失,更有活力的人会来继承德国的遗产的……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那些懒惰的人种根本就没有权利占有土地。土地应归属于那些勤劳耕种它们并能保护它们的人们。如果一国国民丢掉了土地,他们同时也就丢弃了生命。如果一个国家不能防卫他们的国土,它的每个国民也就失去了自己的土地。没有更高的正义规则规定一国国民必须挨饿。唯一起作用的只有权力,它创造正义……问题是我们是希望生存,还是希望死亡。我们比全世界其他民族有更多的权利拥有更多的土地,因为我们的人口密度实在是太大了。我个人认为在这方面可以运用这个原则:上帝只帮助那些自助的人。
——希特勒1930年
材料二
在一定时期内,某些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以飞跃的速度赶上自己的竞争者并跑到前面去了;相反的,有些国家则踏步不前,并且逐渐落到后面去了。……结果从三十年代中期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法西斯国家集团和英、美、法三大国组成的帝国主义集团。这两个集团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法西斯国家从西方国家得到的支持越多,它们就越是贪得无厌;它们越觉得自己的力量强大,就越轻视那些助它们为虐的人。
——选自凌治彬主编:《世界现代史稿》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有哪些?其实质又是什么?(9
分)
(2)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给现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带来哪些启示?(6分)
参考答案:
(1)背景:经济危机爆发(3分),各国提高关税保护本国工业转嫁危机,德国工业市场受限(2分);凡尔赛体系的束缚影响德国工业发展空间(2分)。实质:抢占殖民地(2分)。
(2)应和平崛起(2分);及时警惕并制止导致战争的因素(2分);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2分)。
本题解析:
(1)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认为: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或是不能为自己的工业打开国内市场……德国就会在世界舞台上消失。这一理论的实质是为德国抢夺殖民地寻找借口。联系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等相关史实分析这一理论出台的背景。
(2)该问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考生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从三十年代中期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法西斯国家集团和英、美、法三大国组成的帝国主义集团,最终酿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中得到的启示有:走和平崛起之路;及时警惕并制止导致战争的因素;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试问:从1943年至第二战场开辟期间,反法西斯战争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哪些重大进展?为什么在这种形势下美英最终开辟第二战场。
参考答案:进展: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苏德战场出现转折,苏军大举反攻,矛头直指
德国本土,盟军在北非战场取得重大胜利,意大利投降;轴心国同盟开始瓦解;开罗
会议和《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规定苏美英三国在对德作战中行动一致,决定在欧
洲开辟第二战场。原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力图限制
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欧洲取得有利地位。
本题解析: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有两个:一是时间限定,即1943——1944年第二战场开辟前;二是两个提示词,即政治和军事上的进展。这一时期军事上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北非战事结束,意大利投降。政治上的进展: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的成功召开协调了反法西斯行动。这一问考查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和对史实进行筛选归纳能力。
解答第二问要求同学们扣紧材料,分析各国的意图。美英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一是减少伤亡和损失,二是扩大在欧洲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战后对欧洲的控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法国抵抗运动的力量,“给了我们无法估量的援助……没有他们这种巨大援助,解放法国和粉碎西欧的敌人就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做出更大的牺牲”。这一观点
A.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B.肯定了法国抵抗运动的作用
C.没有抵抗运动的力量,“西欧的敌人”就消灭不了
D.认为“西欧的敌人”是被法国抵抗运动的力量消灭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陆地部分的灰色及斜纹区域为德国占领区域。那么此图所反映的历史时间肯定在

A.九一八事变前
B.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前
C.南京大屠杀前
D.阿拉曼战役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罗斯福与斯大林单独会见时讨论了远东对日作战问题,达成一项秘密协议。协议规定,欧战结束后二至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其条件是:1.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些岛屿归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调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罗斯福慨然承诺了苏联的条件。
请回答:
(1)材料一所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内容,我们可以看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评述美、苏在二战中就对日作战问题上的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材料一的基本观点是签字国保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反对轴心国及其附庸;决不同敌人单独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
? (2)在对日作战问题上,苏联于二战初期为避免两线作战同日本签订中立条约,雅尔塔会议上却以损害中国主权的条件换取对日作战。美国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先与中英发表《开罗宣言》,后与苏联秘密交易。两国的行为不仅违背了反法西斯联盟的宗旨,而且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