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据《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这是商鞅哪两项变法措施执行的结果
①废井田,开阡陌 ②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③实行连坐之法 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分析能力。对各项措施执行的效果的理解,由于②故“勇于公战”;由于③故“怯于私斗”。故选C。①项说的是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④项说的是经济措施。①④材料均未体现。
点评: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这自然调动了军队战斗的积极性,使秦国逐渐成为战斗力最强的军队;实行连坐制度,使民怯于私斗,民畏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这一切使得秦国强盛起来,最终统一全国。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485年,北魏孝文帝领布均田令。规定:凡男年十五以上受露田40亩,女20亩。奴婢同样受田……所授之田,不准买卖,年老免课度身亡,须还田于官。此外,初受田男子另给桑田20亩,作为世业,身终不还,可传子别,不许买卖……新附民户,每3口加宅田1亩,奴婢5口1亩。桑田宅地为世业,受田后不准迁徒。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材料三(农奴)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垒自由的农民。
——1861年沙皇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四?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井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领布的条例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次改革的什么措施?(2分)这项措施的实施对当时社会发展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均田令的主要内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2分)
(3)材料三、四有关土地问题的规定,对两国工业化的作用有何相同之处?(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土地改革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①改革: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2分)
②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度。(2分)
(2)内容:按一定(人口)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或年老或身故,露田须归还)。(2分)
②意义: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和少地农民得到了土地(或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或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
(3)相同点: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业化创造了条件。(2分)
(4)认识:土地改革问题事关经济的发展;事关政治的稳定;事关社会的进步等。
(2分,言之成理,答到2点即可得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下列哪种历史现象互为因果关系
A.长期分裂
B.民族融合
C.统一北方
D.阶级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右图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

A.法制意识
B.重农精神
C.娱乐意识
D.尚武精神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铜镜的图案内容,可以说明当时秦人形成了尚武精神。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 )
①顺应历史潮流 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③“南门徒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 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①是主要原因,②③是措施的可行性因素,④是理论基础。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①顺应潮流:变法顺应了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的历史发展趋势,合乎秦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所在;②政治智慧:变法措施全面彻底,厉行法治,执行坚决,取信于民,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③广泛支持:秦孝公全力支持,新兴地主支持,人民也拥护;④有利条件: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晋国分裂,士人游说、追求建功立业等;⑤个人品质:商鞅义无返顾的大无畏精神,不畏权贵,执法如山。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