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B.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C.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D.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偿二百兆”,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并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故选B。
点评: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活动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改革,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挽救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掀起拯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戊戌变法奠定了阶级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根据《日美亲善条约》,日本被迫开放的港口是( )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本题是空间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地图掌握日本被迫开放的港口。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
材料一:1872年,明治政府正式颁布《学制》,规定6岁以上的适龄
儿童都必须入学接受教育,推行“四民平等”的国民义务教育制。在这一体制下,日本共设8所大学、256所中学、53760所小学。此后,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到1900年,日本儿童入学率达到81%,1907年更高达97%,几乎所有的儿童全部入学。
材料二:从同治元年(1862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
898年),洋务派共兴办洋务学堂34所,其中外语学堂7所、军事学堂15所、科技学堂12所。
维新运动期间,从1895年到1898年,设立的新学堂达101所,但多为民办,规模不大。
1904年,清政府颁行新学制——《奏定学堂章程》,正式实行近代教育制度,比日本晚了30多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日两国在近代教育上的差异?(9分)
(2)分析教育改革的差异对两国近代化的不同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差异:日本:政府制定国民义务教育制度;(2分)大、中、小学体制完备;(2分)国民受教育比例高。(2分)中国:洋务运动运动只有技术学校,未建立近代教育体制;(1分)维新变法运动中只设少数新学堂;(1分)近代教育体制建立比日本晚30年。(1分)
(2)联系:日本实现近代化的重要经验是教育兴国(或教育改革推动了日本近代化发展的速度。)(3分)清政府不洋重发展近代教育,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反映了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遥这一趋势是
①逐步实现社会各方面的近代化
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③被压迫民族争取实现民族独立
④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①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所反映的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的发展,①②③均是其面临的任务。但在政体的改革上两者都主张保留君主,应排除④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某国政府于1881年颁布的《劝农局处务条例》中写道:“兴办生产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据此推断,该国最有可能是
A.中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