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个纪念首日封,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
A.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B.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
C.《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制订
D.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应,同时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试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谈一下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党和国家开始关注文化事业的发展。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的提出,促进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出现了新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文艺作者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创作了一大批以反映时代变化和新人物,新思想为特色的文艺作品。但在新中国成立的这几十年中,由于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与经济上的急躁昌进,文化艺术上也受到了影响,一些文艺作品,学术观点和文艺工作者遭到了过火的政治评判。十年文革期间,江青等人称文艺界被一条“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我们的政”,号召要“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这种严重的政治责难成为了文革中文学艺术惨遭摧残的祸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新中国文化事业逐步复苏。在“双百”与“双为”方针的指导下,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了第二次高峰。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又为新世纪中国文化的发展指出了前进的方向。由以上叙述可以看出,文化的发展是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紧密联系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①科技领域 ②军事领域 ③文艺领域 ④金融领域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文艺作品,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有
①《茶馆》 ②《蔡文姬》 ③《青春之歌》 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文学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
——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
材料二 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百花齐放”是群众中间提出来的……“百家争鸣”,这是两千年以前就有的事……讲学术,这种学术也可以讲,那种学术也可以讲,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材料三 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在我们的文艺园地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的劳动,斗争与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在艺术形式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
——1979年邓小平在全国文艺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1)三则材料论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有何共同之处?
?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三讲话的历史背景。
?
参考答案:(1)中心问题是阐述“双百”方针是文学艺术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方针政策。共同之处是强调学术思想和艺术创作的自由。
(2)毛泽东讲话的背景是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邓小平讲话的背景是“文革”中“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党要恢复文艺学术等领域的正确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加快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