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材料二 “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清)陶煦《租核?推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的特点。
?
(2)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在农村中存在着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产生这种关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3)在封建社会为什么会出现材料三所说的现象?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和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内在联系?
?
参考答案:(1)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负担较重,极易破产。
(2)租佃关系;只要封建制度存在就不可能消除土地兼并,所以也可以说租佃关系产生的(3)在封建社会人民热衷于买田置地,主要原因是随着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的发展,土地经营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且比较稳定;封建国家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土地买卖是土地兼并的重要形式,土地兼并又是产生租佃关系的主要原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商鞅变法后“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土地私有
C.土地国有
D.土地集团所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由于在古代社会里,社会的主要生产资料——土地,大部分为地主所有,农民占有的土地较少,这就容易形成了土地兼并现象。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
[?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嘉峪关的魏晋墓葬壁画。据此可知当时

A.嘉峪关地区出现农耕经济
B.牛耕技术在全国推广
C.曲辕犁在北方大规模推广
D.已被迫废弃均田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分析归纳的能力,题干中图一是关于农业中的耕地,图二是关于农业经济中的播种,反映的是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的农耕经济的发展情况,A符合题意,而B不能准确全面的反映题干,C、D均无法从两幅图片中得出,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封建社会中皇帝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大多数皇帝对地主兼并农民的土地持( ?)
A.限制态度
B.支持态度
C.放任态度
D.带头兼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