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2011年10月14日,第三届中国江山毛氏文化旅游节开幕。毛泽东主席嫡孙毛新宇第四次亲临“江南毛氏发祥地、毛泽东祖居地”江山。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发来贺词“两岸轻舟过万重”,预祝活动圆满成功。毛氏文化已将浙江江山与湖南韶山、江西吉水、浙江宁波、台湾、美国等地毛氏宗亲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胡适先生曾为江山毛氏祖宅题字(如图)。近年来,像毛氏这样的认祖归宗现象数不胜数。这种现象最早渊源于

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汉朝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是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强调是血缘关系,在当代的体现为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等现象,材料中毛氏这一现象正是符合这一概念,所以最早渊源是西周,其他选项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武帝初立……及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暨时有之,皆曲有故,慢主罔时,实为乱源,损政之道一也。
——《晋书》
材料三 唐行科举制度,凡举士铨官,皆重考试。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中华二千年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期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2分)
(2)材料二中选官制度是什么?其选官标准有何消极影响?(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特点和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探讨中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1分)
参考答案:
(1)实行察举制,兴办太学。(2分)
(2)九品中正制。影响:贵族世家把持选官特权,威胁中央集权;只注重门弟出身,不利于选拔真才实学的之人;造成社会混乱。(3分)
(3)打破了贵族特权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吏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4分)
(4)选拔人才坚持公平公正。(1分)
本题解析: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1)材料一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州郡举茂才、孝廉”,要求地方郡国自下而上向中央举荐人才为官,实行察举制。
(2)材料二“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按照人才优劣分为九个等级,然后授予官职,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九品中正制的消极影响:“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同才之人先用者,非势家之子,则必为有势者之所念也。”;“慢主罔时,实为乱源”
(3)考查了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同时也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世族手里集中到了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点评:从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而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和同一时期中央集权的发展以及君主专制的演进结合起来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汉武帝推行内外朝制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C.宋朝增设参知政事等
D.元朝时设置了中书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