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2分)阅读下表内容,回答问题
《封建王朝兴亡表》(部分)
王朝
| 起讫时间与换代方法
| 享年
|
秦
| 前211年—前207年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被秦末农民大起义推翻,二世而亡
| 15年
|
西汉
| 前206年—公元8年?由王莽禅代
| 215年
|
新莽
| 9年—23年?亡于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
| 15年
|
东汉
| 25年—220年 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曹魏禅代
| 196年
|
三国
| 220年—280年?蜀亡于魏(263年) 魏由西晋禅代(265) 吴亡于西晋(280)
| 61年
|
西晋
| 265年—316年?亡于匈奴族所建的汉
| 52年
|
东晋 十六国 南北朝
| 317年—589年 北周禅代于隋(581),陈亡于隋
| 273年
|
隋
| 589年—618年?亡于隋末农民大起义中江都兵变,二世而亡
| 30年
|
唐
| 618年—907年?为黄巢农民大起义瓦解,由朱温后代取代
| 290年
|
五代
| 907年—960年?赵匡胤借兵变禅代后周
| 54年
|
北宋
| 960年—1127年?亡于女真族所建的金
| 168年
|
南宋
| 1127年—1279年?亡于蒙古族所建的元
| 153年
|
有人据表内容得出的历史结论是王朝更替是简单的重复,而有人则认为是螺旋式上升。评关于王朝更替的某一种观点(请结合唐宋有关史实评价)。(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我认为王朝更替只是简单的重复,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都延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思想上,仍然是传统的儒家、佛教、道教思想流行。
参考答案二:我认为王朝更替是螺旋式上升,下面就以唐宋更替为例加以说明:政治上,宋代成功地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分裂割据时期;经济上,商品经济得以较快发展,如城市中打破了市坊界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出现等;思想上,儒学、道教、佛教三家融合形成了新儒学——理学。
本题解析: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进行总体的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
A.尚书被中书取代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割相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元朝时,尚书被中书取代,故A项不正确;以三公决策辅政是秦时的三公九卿制,故C项不正确;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割相权是唐时的“三省六部制”,故D项不正确;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是汉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
点评: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着重把握其实行的直接原因和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汉武帝将汉朝中央政府分为“中朝”、“外朝”,以此把执掌朝政的实权,由原来的外朝的宰相转移给中朝的尚书,根本目的是剥夺相权、强化皇权,但其直接的考虑是:(1)中朝的朝官地位很低,起而用之,可以减少皇帝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2)中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他们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一般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3)中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能,皇帝完全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西汉中朝外朝的划分,是中国古代行政体制的一个重大变化。它不仅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同时也反映了在君主专制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所必然呈现出的趋向。这个历史趋向就是:皇帝必然实行专制独裁,而实行专制的方法无非以近臣、在朝官排抑外朝大臣以中朝侵夺外朝实权,中朝官权势渐重而有震主之危时,皇帝再引用新的心腹近臣,以主中朝,抑夺权臣。如此循环往复,对以后两千年的中国古代政治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
A.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4分)“革命”一词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延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朝用什么制度打破了“部落政治”?(1分)汉朝武帝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措施打破贵族政治的局面?(2分)
材料二 “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爆裂的行动”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2)以近代中国为例,分析属于材料二所定义的“革命”有哪些?(3分)选择其中一场革命谈谈它所产生的影响。(3分)
材料三 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家、哲学家乃至政治活动家一般认为,暴力斗争只是“革命”的一种形式,创造性的变化才是“革命”的核心内容。
——郭世佑《晚清政治革命新论》
(3)结合材料三,试以近代英、美两国为例,从制度创新的角度指出“创造性变化”的具体表现。(5分)
参考答案:(1)周朝:分封制。(1分) 汉朝:酹金夺爵,逐步废除分封;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2分)
(2)“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3分)。
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动摇清朝统治基础,冲击旧纲常名教,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扫清了障碍,开辟了新的道路。
(任选一场革命,共3分)
(3)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行责任内阁制;两党制。(3分)
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建立民主共和制(联邦制共和制、总统制共和制);实行三权分立。(2分。)(突出制度,一点1分)
本题解析:(1)第一题问的是周朝和汉朝革命性的措施,与材料没有什么关系,材料只是一个背景介绍。要解答此类问题,需要的是课本的基础知识的记忆。根据所学知识,为了打破“部落政治”周朝实行分封制,而汉武帝首先是酹金夺爵,之后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有利于平民进入统治阶层。
(2)根据材料革命指的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动,结合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包括农民阶级推翻地主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推翻清政府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无产阶级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影响根据课本表述回答即可。
(3)第三题的审题是关键,它其实要求回答的是英国和美国政治制度有哪些创新。根据所学知识,我们知道两国最大的创新就是英国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而美国创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其他就是在两种政体之下具体的制度的创新,如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美国的三权分立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B.创立郡县制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开创科举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