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7年强化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军机处的设置是为了加强皇权的,它的设置标志着皇权达到了顶峰,故其职权不可能是BD,结合材料中的“接折(阅读奏折)——减免(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可知其职权是A。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前唐书》百官志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宰相事无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官。自开元以后,常以领他职,实欲重其事,而反轻宰相之体。”上述材料反映出唐代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唐朝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管事务也较多,实行的是宰相集体负责制,但没体现出宰相不被重视,排除②。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北宋在保留了唐代以来三省、六部及各寺、监的官称的同时,实行官职名称与实际职务相脱离的政策,另派官员担任实际职务,称为“差遣”。“差遣”的实质是 ( )
A.笼络民心
B.加强中央集权
C.强化皇权
D.稳定统治秩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北宋权职分离的现象,其目的是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但这并不是根本目的,根本目的应是从皇权巩固角度分析,故C项正确;A项从“为了安抚后周留下的大批官员”,以及“实质”之限定都可以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B项排除;D项具有较大的迷惑性,不符合“实质”之要求,因为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教育迅速发展
B.文人队伍壮大
C.商品经济发展
D.市民阶层壮大
E.资本主义萌芽
F.资产阶级产生
G.小农经济发展
H.农民的文化需求增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分析能力,考点是中国古代文学。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认识经济和社会因素是推动古代文学形式变迁的最主要原因,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能够歌唱的词适应市井生活需要,逐步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故B项正确。A项是次要原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代中后期,故C项时间不符;小农经济和农民因素与宋词的市民背景相反,故D项违背事实。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