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这段材料体现出王夫之(? )
A.主张分权制衡
B.主张用相权来限制君权
C.认为元代相权严重反弹
D.主张用地方分权来制约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实际上是认为强化宰相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稳定。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文化的差异性目前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融,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文明。“欲求超胜,必须会通”, 借鉴、继承与创新是各地区各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亘古常新的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
忠于民族、国家,追求全民利益的爱国主义价值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重视精神境界的提升,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儒家强调人格价值、道德价值高于生命价值、物质价值。“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孔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提倡仁爱,强调人际和谐:“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兼爱”、“非攻”“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重视人伦关系中权利和义务的协调,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儒家重“信”为立身处世的基础。传统道德提倡“仁、义、礼、智、信”;“亲、慈、友、义、恭、序、信”如敬老爱幼、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等就是人伦关系传统要求。
重视道德品质的修养和以事论理、以史为鉴的道德教化方法:儒家提倡自我道德修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中华传统文化格言》?
材料二韩国不仅把忠孝一致作为儒教的行为模式,而且通过风俗礼仪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安国立命的伦理纲常,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从中强烈地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形成一种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至今,儒教在韩国社会中仍占有绝对的比重,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自《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
材料三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曾说“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 ——《中西对比500年》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内涵?
(2)根据材料二,韩国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优秀成份?这些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对韩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的特征是什么?结合明清有关历史,论证材料三费正清的观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参考答案:(1)内涵:爱国,自强,好学,诚信,求知,爱人。
(2)优秀成份:忠孝一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强不息,团结协作。影响:丰富了韩国民族精神,为韩国的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促进了韩国经济发展。
(3)中华文明的特征:一方面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这些成就束缚了中华民族的继续发展。论证:中国在传统农业文明取得巨大成就,但当近代世界传统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由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过渡时,中国的传统文明成为中国变革的阻力。
(4)正确处理不同文化的关系;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本题解析:(1)通过格言逐条归纳出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的优秀精华。(2)通过材料概括出韩国对中国传统文化所吸收的成分及其对韩国的影响。(3) 要求从宏观的角度并结合材料分析,注意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4)要求发散思维、立意准确,谈我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梁启超说:“我自己的政治运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明夷待访录》)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从中受益最深的应该是
[? ]
A.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B.经世致用的学风
C.追求个性自由的主张
D.唯物主义的思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关于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
B.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
C.提出了“经世致用”的主张
D.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材料中突出强调了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C D三项符合史实,尽管他们对君主专制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和批判,但并未要求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要求。
点评: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又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出现了新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的萌芽,这种经济新现象反映在思想文化方面就是对君主专制的否定和程朱理学的否定,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最典型的三大进步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正是此时社会发展最真实的反映。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明代归有光说:“古者四民异业,至于后世士与农商常相混。”这种“士商相混”趋势在明清时期愈演愈甚。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A.出现为市民立言的“异端”思想家
B.明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促进了赋役征银措施的推行
D.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