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此次伊拉克问题上,美与俄、法、德、中、印等大国的主张大相径庭,导致联合国、北约和欧盟内部出现裂痕的焦点已经由是否对伊动武这一具体问题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即是维护现行的国际体系、基本准则,还是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
——摘自《伊拉克战争》
材料二:联合国成立以来头三十年的成就,尚可予人深刻印象……但它在普遍裁军方面却一事无成。它也未能制止苏美之间日益增长的摩擦,而这种摩擦肯定是对国际和平的威胁……然而,可以论断,联合国由于提供权宜的解决办法和讨论各种牢骚的讲坛,有助于防止两个巨人的迎面冲突。结果,种种危机愈演愈烈,成为剧烈的争吵,但未形成毁灭世界的大规模的祸殃。
——伯恩斯·拉夫尔《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回答,从朝鲜战争到伊拉克战争,西欧国家和美国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材料二对联合国成立头三十年作为的评价。面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所遇到的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由依附美国与苏联对抗,到不接受美国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原因: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国际影响力减弱;西欧国家国际地位提高;伊拉克战争严重损害了部分西欧国家的利益。
(2)在普遍裁军方面一事无成;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美苏矛盾,但在防止美苏发生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立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和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化解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9午阿拉法特与战友阿布·杰哈德等人成立了“法塔赫”组织,积极开展抗击以色列的斗争。“法”、“塔”、“赫”分别是三个阿拉伯词语的音译词的第一个字,这三个阿拉伯词语的中文意思是(?)
A.“巴勒斯坦”、“解放”、“运动”
B.“民主”、“自由”、“平等”
C.“武装斗争”、“独立”、“耶路撒冷”
D.“反犹”、“和平”、“重建家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的各大钢铁工厂生产大批军用物资的景象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答案选C,A B两项时期中国尚未拥有大规模的钢铁工厂, D项时期工厂并不急着生产军用物资。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苏两国在中东战争中逐渐由幕后走向前台,其中美国开始支持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动武( ? )?
A.苏伊士运河战争中
B.巴勒斯坦战争中
C.“十月战争”中
D.“六日战争”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印巴分治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国家的惟一原则,这样的结果是( ? )
A.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