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朔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董煨《旧荒活民书》
材料三:“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苏洵
材料四: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有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张履祥《补农书·总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材料三、四,分析佃农经济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
参考答案:(1)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
(2)自宋代开始,佃农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农民群体,在各朝都占有重要地位,以靠租种地主土地为主,是地主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
(3)有利因素:封建王朝采用奖励垦荒和扶植自耕农的政策。不利因素:农民负担沉重;自耕农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和土地兼并。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在封建社会下两种土地经营方式即自耕农经济和租佃经济,这两种经营方式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支柱,从而体现了封建制生产关系下农民的地位和生活状况,材料一、二主要分析自耕农的情况,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往往采取一些保护自耕农利益的政策,但最终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而材料三、四则主要分析佃农情况,佃农所受的剥削更深,这些应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找出关键词句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该图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B.安史之乱后东北和西南的开发加快
C.天然植被被破坏使农耕区域不断扩大
D.农耕文明从黄河流域逐渐扩展到全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农耕文明发展的理解,A项从图片当中不能反映。B项与图片
没有关系。天然植被被破坏和农耕区域不断扩大没有直接关系。所以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新全球史》记载,公元前6世纪,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史料是
A.“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B.“除井田,民得卖买”
C.“一人治之,十人食之”
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说的是铁制农具迅速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产量的提高。故选C。“工商食官”是周朝推行的工商业政策,是政府控制工商业者的政策;BD项是生产力提高的间接影响。
点评:生产工具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我国春秋时期就出现了铁制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得到普及。与此同时,牛耕技术也发展起来。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我国古代的农业走向了精耕细作的类型。到了唐代,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我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这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探析古代经济的发展,对今天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一?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古代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
材料二?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图4《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

图5丝绸之路上的驼队

图6清代嘉庆年间的北京东四牌楼

图7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
请回答:
(1)促进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及其标志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结合教材归纳农具进步的表现及意义,并简要说明生产工具的改进在不同时期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4、图5分析当时的商运方式有哪些?图7 中会馆的出现与图4、图5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中的四幅图可归纳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哪些重要信息?商业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标志:生产工具的进步。 ?
(2)表现:①从材料方面:石、木—青铜、铁。②从工艺方面:打制—磨制—冶炼、铸造。③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自然力。④犁耕、播种、灌溉技术的进步。意义: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了农业技术的提高,是生产力提高的重要表现,反映了我国人民适应、改造自然的勇气和智慧。生产工具的改进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两汉时期,出现二牛抬杠式的牛耕方式,农耕区域扩大,推动农业发展;隋唐时期,创制了新的耕作工具和曲辕犁,农业生产发展加快,奠定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基础。
(3)水上商运和陆路商运。商运活跃促进了商队的形成,促使了会馆产生,会馆的出现推动了商业繁荣。 ?
(4)信息:商运活跃,商业繁荣,会馆产生。作用: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西周初年的土地情况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西周末年诸侯国之间“夺田”、“争田”现象不断发生,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王室衰微
B.王室所占有的土地有加强趋势
C.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D.土地私有制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西周末年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起来,土地成为决定财富的关键,因此“夺田”、“争田”的现象不断出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