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B?C?D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书法艺术。材料描写的是草书的特点,A项是隶书,B项是草书,C项是楷书,D项是行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所示是一幅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该画的作者与画的名称分别是
[? ]

A.明代徐渭的《黄甲图》
B.元代王冕的《墨梅》
C.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
D.唐代吴道子的《梅花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以下四幅书法作品中,属于“书圣”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书圣”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而四幅书法作品中只有D中有“羲之”两字,因此选D。
点评:书法的三种书体
?
发展
特点
代表人物和作品
楷书
又称正书,正楷,真书。楷书是由隶书演变而来。创始于东汉,盛行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达到顶峰。楷书到唐代已相当成熟,无论结构,用笔都已达到完善成熟的境界。完全摆脱了隶书的痕迹。
笔画详备,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形体严整均匀,是规范化、标准化、楷模化的字体。具有其他字体不可比的实用功能。
魏晋:钟繇、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
柳公权(柳体)
草书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
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任情纵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但不容易识别。
东晋:王羲之、
王献之
唐朝:“颠张狂素”张旭、怀素
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是一种最活跃的字体。实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它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
东晋:王羲之
唐朝:颜真卿
北宋:苏轼
元朝:赵孟頫
明朝:文征明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老师带领学生参观中国历史上某一个时代的绘画特展,他向学生讲解:这一个时代,北方画家与南方画家先后争辉,他们常以写实的风格表达自然内在的气韵,而藉景写意的画风也正在兴起,人物画的潮流虽已衰退,佛教却从另一个方向影响绘画的意境。请问:其所展出的是那一个时代的画作?
A.宋
B.元
C.明
D.清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北宋山水画呈现山川雄伟肃穆,南宋山水画细腻秀逸,先后争辉,而藉景写意的文人画也成引人注目的旁支;唐代以人物画为主流,到宋代是以山水画为主流,人物已渐从画面消逝或变小、变模糊了;南宋高僧的禅画极具特色,东传日本。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图文:(10分)?

材料三、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闲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备注:材料一是《兰亭序》,材料二是“张旭草书”)
请回答:
(1)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以上图文分别代表了哪三个时期的书法成就?(4分)
(2)试概括这三个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
参考答案:(1)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期、唐代、宋代。(4分)
(2)特点:①魏晋时期:汉字发展成为自觉地书法艺术。(1分)②唐朝时期:书法艺术达到高峰,草书、楷书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书法理论日益成熟。(1分)③宋代:书法艺术各具情态,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1分)
原因:①魏晋时期: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1分)②唐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当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规之时,法度和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1分)
③宋代: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多姿多彩。(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