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9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其历史背景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已初见成效
B.对外开发已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C.经济建设已取得很大成就
D.中央已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央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晚于浦东的开放。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清代乾隆年间,学者洪亮吉曾言:“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至矣……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由此分析洪亮吉人口论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认识到人口激增会带来社会动乱
B.发现了清代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
C.肯定了人口多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D.意识到盛世之下隐藏着人口危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清代乾隆年间...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故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可知作者认为人口数急剧增长激化了人口与资源矛盾。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①广州是当时官方指定的对外贸易港口 ?
②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
③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
④外商贸易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史实,外商贸易此时并没有瓦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丝绸开始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货物不在清朝。根据材料“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即可说明①③。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自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这条连接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以及欧洲、非洲的陆路通道持续兴旺,对东西间的商品贸易、政治往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以后,丝绸之路不断发展。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问题:(12分)
(1)请为“唐朝丝绸之路”地图配以文字说明。(4分)
(2)说出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的原因。(4分)
(3)在海上丝绸之路延伸并变迁为太平洋丝绸之路的过程中,澳门的地位凸显。说出澳门地位变化的原因和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政府重视: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海陆并举,陆路发达(东、南、西线);政治、经济、文化内容皆有;吸收文化、传播文化;沟通地区远达拜占庭帝国。(4分)
(2)陆路受阻;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重视并鼓励海外贸易;设市舶司,管理贸易,收税;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进步。(4分)
(3
)原因: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欲将世界其他地区纳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之中;葡萄牙占领澳门,澳门地理位置重要;中国朝贡贸易体系和海禁政策,放弃了海外贸易的主动权。(2分)影响:澳门作为贸易的中转站,成为沟通东西方经济的枢纽;以澳门为中心的转口贸易,将中国市场纳入世界性贸易的网络之中。(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均极便利。此人因生意有成,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这位商人生活于
A.汉朝
B.唐朝
C.宋元
D.明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不同时期的状况问题。依据材料中的“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可知,在当时商业发展出现了区域商人群体,所以应该是明清时期。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