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显然是注重君主,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故本题选择B项;A错在“全部”;C、D中信息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其中遗漏的知识点应该是

A.摆脱苏联的经济制裁
B.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
C.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
D.欧洲资源的严重不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抵制苏联的威胁是西欧一体化的重要原因。A项错误,苏联的威胁主要是军事威胁;B项正确,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原因是增强自己的力量,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快是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因此C项错误;D 说法错误,欧洲一体化无法增加欧洲的资源的总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刘志琴在《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中说:“断发易服是清王朝最忌讳的事,清初用暴力手段强制汉人剃发留辫,然而正是断发易服成为点燃人民大众反清斗争的火种。……当革命的矛头指向满清统治的时候,断发易服成为动员民众支持革命最有力的召唤,……广东省宣布独立之时,一日有10余万人剪掉辫子。中山县纷纷成立剪辫会,一直深入到农村小城镇。剪辫子成为中国人的盛大节日。”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蓄发与剃发是汉文化与满清文化的重要分歧
B.“断发易服”是三民主义“民族革命”的外在体现
C.20万人同日剪辫反映了广东省反封建斗争的彻底性
D.辛亥革命有力推动了“断发易服”社会思潮的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守株待兔”的故事耳熟能详,“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下列言论中,与该观点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反映了法家韩非子的改革思想。A属于道家的无为思想,C属于儒家孔子“礼”的思想,D属于墨家尚贤的思想,只有B符合法家思想,反映了法家的中央集权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时期,儒学思想家们不断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张敬夫》?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4分)试指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4分)
(3)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参考答案:
(1)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6分)?
(2)差别: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经世致用。(4分)?派别:朱熹,客观唯心主义;王守仁,主观唯心主义。(4分)
(3)主张:经世致用。(2分)?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学以致用。(4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使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致良知,为圣教第一要义”,即可说明朱熹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的差别,结合所学的哲学知识,即可判断出两者所属的哲学流派。
(3)根据教材的基础知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经世致用”。结合材料三“...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振兴商业...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即可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