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人物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
B.林则徐
C.康有为
D.孙中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一时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已经深入到“制度”这一层次。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故选C。
点评: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起的作用是(?)
A.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
B.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
D.掀起了学习西方技术的新高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鸦片战争后,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的坚船利炮,开始向西方学习,关注世界,C项正确;新思想是地主阶级发动的,不可能抨击封建制度,AB项错误;没有掀起高潮,局限很窄,也没有具体的实践,D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海国图志》一书的核心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发展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国维在提到龚自珍、魏源所代表的学术转型时,就精辟地概括说:“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不过,从根本上说,他们……体现了一种新的学术追求。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新的学术追求”的主要含义,并简述其背景。(2分)
材料二?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清)张树声《遗折》(1884年)
(2)根据材料二分析作者的思想主张,并概括作者对材料一中的“新的学术追求”看法。(2分)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悄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 1916年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材料三中的“新时期”指的是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次运动对中国的影响。(5分)
(4)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以制夷)。19世纪上半期,面对西方侵略,先进中国人开始认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2分)
(2)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仅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法富国强兵。(2分)
(3) 新文化运动(1分)。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了民主科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4分,任答两点得4分)。
(4)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学习的内容不断深入(2分)。对西方文明的认识不断提高;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潮的萌发:内容及其背景。解答本题对于学而言,尤其要注意一个人物:魏源。与林则徐等同为新思潮萌发的重要代表人物,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结合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剧变及中外关系的变化回答背景。
(2)本题主要考查维新派对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回答时要结合第(1)问的主张的实践效果回答,体现了中国人的进去精神。同时要结合材料“……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回答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回答后一问。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掌握情况。结合“1916年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可知是新文化运动。联系材料“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及所学的知识回答影响。
(4)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回答时要结合材料的关键词句,如“龚魏二氏实际上承乾嘉专门之学,而有清初诸老经世之志”、“ ……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1916年陈独秀”等分析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
① 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
② 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
③ 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
④ 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可知康有为主张变法维新,认为君主立宪是世界潮流;由“流血遍全国 ……绵祸八十年……”、“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可知康有为反对革命,认为革命会带来祸端,并指出,法国革命带来了一些列的不好的影响。而材料中康有为只是认为革命会带来君臣交祸,但并未说君主专制会带来君臣交祸,排除④。?因此①②③都是对的,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