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1000年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中所占的比例约达50%—71%,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不包括?
[? ]
A.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B.国家较长时间内处于统一或局部统一状态
C.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对外交往频繁
D.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比世界其他民族聪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概述这种文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和特征,并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16分)
参考答案:(1)明清时期,小说创作繁荣,出现了《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佳作;戏曲丰富多彩,《牡丹亭》等名剧先后问世,地方戏曲繁荣,京剧形成。吴派画家、扬州八怪开创了一代新的画风。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揭露封建制度,要求个性解放的特征。
明清时,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分别写成了《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三部科技著作,以后科技方面就没有重大的进展和创新。其特征是总结传统科学技术,开始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2)明朝中期以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另一方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封建经济日益腐朽,统治者进一步加强思想控制。上述文化现象正是当时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文学艺术成就;科学技术成就;封建经济制度的特征。
错解分析:该题出现的错误是抛开文学艺术成就、科学技术成就谈表现、特征和原因。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的第一问为叙述式而不是设问式。其实,前者是后者的依托,离开前者后者就无从谈起。题目中“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我国的文学艺术繁荣兴盛,而科学技术则由发展转为停滞”是两个结论,是并列关系,后边的“具体表现和特征”是针对前两个结论而言的,搞清楚上述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再从特征和具体表现的关系看,特征是具体表现的特征,是对具体表现的概括。具体表现是课本知识的再现,特征是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考查。分析形成这种文化现象的社会原因,则需要依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和“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的原理,从明清时代的阶段特征上去考虑。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屈原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屈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②屈原的作品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③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楚辞》?④“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屈原作品的最好评价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屈原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楚辞,代表作品是《离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司马迁的《史记》作品的评价,因此③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原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屈原的作品很多,大都反映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点评: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文学家,代表作《离骚》,也是楚辞这一文学体裁的代表。是融合了楚国的方言而写成的。一生忧国忧民,最后含愤而死。1953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冬至、小寒、大寒”等名称。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节气反映四季变化与中国传统农业密切相关
B、节气体现了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
C、节气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
D、节气体现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进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是
[? ]
A.发明地动仪用于测定地震方位
B.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C.运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长度
D.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仪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