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5 13:54:0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而学者黄仁宇说,宰相的废除,内阁的形成,明朝的皇帝甚至可以几十年不上朝。这反映出( ) A.制度治国也是中国古代一种治国方式 B.皇帝有制约宰相的权力 C.中央集权制度十分腐败 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材料通过介绍唐代皇帝专权受到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的制约和相形之下明朝皇帝在宰相废除、内阁形成之下的放任,旨在说明制度的建立与废除与国家政治的密切关系,所以答案为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君主专制的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4分)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1)假如你是秦始皇统治时期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当时你能够耳闻目睹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分) (2)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假如中国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4分) (3)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假如你有幸考中并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你将会面临怎样的局面?(4分) (4)假如你有幸穿越历史时空,对明太祖做一个加强皇权的访谈,你认为明太祖会谈到他的哪些措施?(2分)
参考答案: (1)建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制定严酷的秦法。(4分) (2)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兵部。作用: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帝的独尊;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提高行政效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历朝所沿用。(4分) (3)科举考试。局面:虽行使宰相职权,但被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了行政权、军权和财权。(4分) (4)废除宰相制度、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2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图片及题干关键信息“秦始皇统治时期”、“秦始皇集权的主要措施”等,本问实际上考查秦朝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回忆再现所学关于秦始皇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不难得出,其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体现在:A.建立“皇帝”制度,确立皇权至上;B.中央官制上,实行“三公九卿制”;C.地方管理上,在全国推广郡县制;D.制定严酷的秦法等。 (2)根据材料图片及题干关键信息“假如唐朝时对高丽用兵,其运作程序如何”、“这种体制有何作用”等,本问实际上考查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及其作用。回忆、再现所学关于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内容。不难知道,“三省”,即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之间独立,相互牵制。“六部”即尚书省(执行)下再分工、兵、礼、刑、户、吏部六部。题干中的对高丽用兵,具体由兵部执行。三省六部制的实行带来了重要作用,可以这样来认识:?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君)权;?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影响深远等。 (3)根据材料及题干关键信息“北宋初期”、“有意从政”、“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等,本问实际上考查北宋初期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科举制度与分化事权。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北宋初年仍采用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选官制度,通过科举考试“学而优则仕”从政。由于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唐末藩镇割据的教训以及北宋建国的相关具体情况(“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等),建国初期即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通过分化事权来实现,设置“两府三司”等。因此,即便在中书门下省担任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但也避免不了被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等。 (4)根据材料及题干关键信息“明太祖”、“加强皇权”等,本问实际上考查明代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明代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知道,明太祖朱元璋鉴于丞相权力大,威胁皇权(诸如“胡惟庸案”等),废除了丞(宰)相制度,中央权力直接下分给六部,同时,为了减轻皇帝每天繁杂的朝里事务,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协助皇帝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初期设置的“两府三司”;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除丞相制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 A、黄帝时期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细弱。 材料二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到人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和水利等近代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把儒学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 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90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编成《西学书目录》,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四 从19世纪中叶起,在文化领域,人为的、地理上的界限逐渐被淡化,世界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融合不断加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细弱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翻译书籍的内容及其产生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叶中西文化交流加速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封建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的交流、融合。 (2)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或欧洲的近代科技),中国儒家经典(思想);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中西方的相互启蒙)。 (3)新变化:译书范围广,数量多;译书为救亡图存服务;从自然科学发展到翻译西方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科学)。原因:民族危机加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4)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