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D.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顾炎武(1613- 1682年)生活与明末清初,英国哲学家洛克(1632---1704年),是早期启蒙思想家,两人大约生活与同一时期,即17世纪。郭守敬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牛顿是17世纪的科学家;曹雪芹生活与18世纪的清朝中期,薄伽丘是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关汉卿生活与元代,大约是13世纪,莎士比亚(1564---1616年)。故选A项。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湿耕泽锄,不如归去”,“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这种言语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什么优良传统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自给自足
D.小农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湿耕泽锄,且溉且粪”描绘的是耕田除草,灌溉施肥的劳动场景,这能体现出中国古代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特点,B项符合题意,A男耕女织是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势,C自给自足强调的是农业产品分配特点,D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形态性质,故答案选B。
考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的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②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③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④小农经济的地位;⑤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典型代表。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这段话应该是
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历史材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属中等题。本题的重点落在对顽固派观点的掌握上。题干原材料是“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洋务派主张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而顽固派主张以“诵经史、明大义”,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认为洋务派的做法对国家无利。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右图画家所代表的画派认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下,由不同光的支配而产生的不同得色彩”,这一现象说明

A.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绘画风格的变化
B.中西方绘画风格互相借鉴和融合
C.个人主观性情决定绘画形式的变化
D.画家由注重意境转向注重写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印象派绘画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故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图信息反映的是

A.天津工商业调整完成
B.建国初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天津建成国际港口大都市
D.天津港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天津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成就,解题时把握住图片中的“1952年”即可排除C、D两项,由“天津新港”可以排除A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