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建立抗俄军事基地,支持曾纪泽与俄国签订《改订条约》收回伊犁的清军将领是
A.李鸿章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林则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把握史实能力。1878年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支持曾纪泽交涉伊犁的斗争,粉碎俄英分裂祖国新疆的阴谋,左宗棠战功不可没,是一位民族英雄。由此可见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最坚决最忠实的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发展而奋斗”。请举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埋藏的重大典型事例,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权”“民生”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这三位思想为核心所形成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继承发展:①民族主义: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外,赶走了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了民族独立;对内,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平等。②民权主义:新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了“民权为一般平居所共有”。③民生主义: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广大人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实现了“平均地权”;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的财产以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节制资本和把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伟大创举。
(4)“三民主义指导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 材料二“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示意图”

? 材料三:在八年抗战中,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作战三万二千余次,毙伤日伪军三十五万余人,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摘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1931年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定都于何地?中国革命在走什么样的道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革命形势由材料一中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怎样发展演变为材料二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克服1941—1942年的严重困难得到保存并继续发展的?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试评述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瑞金。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到达陕北。抗战全面爆发后,挺进华北,开辟敌后战场,广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3)晋察冀。军事上:反“扫荡”。政治上: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思想上:开展整风运动。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拖住了大量侵华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坚持抗战,鼓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士气,打击了投降势力,有力地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下列对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结局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
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
C.中国对交战方输华货物的税率给于优惠
D.中国答应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甲午战争中国确实战败,而中法战争则是中国不败而败,战场上的胜利被清政府的腐败和投降主义的外交路线丧送了。这不是两场战争结局的相同点,故A项为答案。D项干扰性很强《中法新约》允许法国在中国修筑铁路,《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都是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是为两场战争结局的相同点,故应排除。BC项明显可以看出是相同的。
点评:这道否定式选择题,实际上是要求考生从结局的角度确认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相同之处,旨在考查考生对有关历史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和比较异同的能力。审视A项时要小心命题者设下的中国战败这一陷井。此题设计角度新颖,所含历史内容十分丰富,确实考查了考生灵活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如图是纪念我国近代一件大事的纪念章。它形象地反映了这一事件的意义是(? )

A.开辟了中国近代化的道路
B.结束了清朝的统治,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史实的能力。分析右图其所表达的意思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从而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