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认为《清明上河图》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清明上河图》的问世,主要源于
[?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阔
B、反映了画家内心意趣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满足贵族生活的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书法作品中,能够体现“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书体特色的是(?)

A?B? C?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题干所阐述的这种书法的特点,“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应该指的是介于它们之间的行书,再观察选项,A为行书,所以答案为A。
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八大山人者,故前明宗室,为诸生,世居南昌。弱冠遭变,弃家遁奉新山中,剃发为僧。不数年,竖拂称宗师。
住山二十年,从学者常百余人。临川令胡君亦堂闻其名,延之官舍。年余,竟忽忽不自得,遂发狂疾,忽大笑,忽痛哭竟日。一夕,裂其浮屠服,焚之,走还会城。独自徜徉市肆间,常戴布帽,曳长领袍,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市中儿随观哗笑,人莫识也。其侄某识之,留止其家。久之疾良已。
山人工书法,行楷学大令、鲁公,能自成家;狂草颇怪伟。亦喜画水墨芭蕉、怪石、花竹及芦雁、汀凫,翛然无画家町畦。人得之,争藏弆以为重。饮酒不能尽二升,然喜饮。贫士或市人屠沽邀山人饮,辄往;往饮,辄醉。醉后墨渖淋漓,亦不甚爱惜。数往来城外僧舍,雏僧争嬲之索画;至牵袂捉衿,山人不拒也。士友或馈遗之,亦不辞。然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
一日,忽大书“哑”字署其门,自是对人不交一言,然善笑而喜饮益甚。或招之饮,则缩项抚掌,笑声哑哑然。又喜为藏钩拇阵之戏,赌酒胜则笑哑哑,数负则拳胜者背,笑愈哑哑不可止,醉则往往欷泣下。
予客南昌,雅慕山人,属北竺澹公期山人就寺相见,至日大风雨,予意山人必不出,顷之,澹公持寸札曰:“山人侵早已至。”予惊喜趣呼笋舆,冒雨行相见,握手熟视大笑。夜宿寺中剪烛谈,山人痒不自禁,辄作手语势。已乃索笔书几上相酬答,烛见跋不倦。
赞曰: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山人胸次汩浡郁结,别有不能自解之故,如巨石窒泉,如湿絮之遏火,无可如何,乃忽狂忽喑,隐约玩世,而或者目之曰狂士、曰高人,浅之乎知山人也!哀哉!
——清邵长衡《八大山人传》
材料二?学者朱良志认为:八大山人的魅力,我觉得至今还没有很好发掘,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的画给我感觉像《金刚经》一样,荡尽人间的风烟,刊落世界的浮华,直接切入到人生命的真实世界。随着他人生过程的痛苦展开,他的思考越来越深,他把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用得那么娴熟,来表达自己内在的困境,表达自己对命运的咏叹,这是了不起的。八大山人告诉我的东西,简直可以说超过了苏格拉底。……八大山人喜欢画荷花,他有一幅画,画面上只有一枝菡萏,不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那种,而像一柄斧头,傲然挺立,那种傲气,那种自尊,给人极深的印象。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世多知山人,然竟无知山人者”中 “知”与“无知”的内容。(不得摘抄原文)(9分)
(2)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大山人告诉我的东西,简直可以说超过了苏格拉底”的内容,简要说明原因。(6分)
参考答案:(1)主要内容:八大山人的生平介绍、通过描写人物言行来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八大山人这一明代遗民形象、八大山人与作者在风雨之日相见的情景,表现了山人孤独寂寞的心境。(5分)
“知”的是:八大山人外表的癫狂(怪诞的言行)和艺术的成就;(2分)
“无知”的是:八大山人经历家国破败的内心苦痛。(2分)
(2)内容:人的尊严。(2分)这是苏格拉底关心的重要问题,他认为人的生命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人的尊严。而关于人的尊严,在八大山人的画中得到更深刻、更具体的诠释。(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材料二?国破山河山,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回答:
(1)上面两首诗分别是谁的作品,分别体现了怎样的创作风格?分别具有这样风格的古代文学作品还有哪些?请各举一例。
(2)分析两首诗中蕴涵了两位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材料三
南宋·马远《梅石溪凫图》
材料四
南宋·马远《踏歌图》
(3)仔细观察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属于什么画种?
(4)这两个画种分别产生于什么时期?分析当时出现这样不同画种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文学和绘画自唐以后开始出现了趋势?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李白和杜甫,风格分别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有屈原的《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有《诗经》。
(2)李白用夸张的手法歌颂祖国壮丽的大好河山,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忧国忧民,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体味着国破家亡的痛苦。
(3)材料三属于文人画,材料四属于民间风俗画。
(4)文人画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儒学受到佛道的挑战,文化出现多元化,开始出现了一些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他们要求以书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于是产生了凸显个性的文人画。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文化的普及,出现了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描绘市井风情的民间风俗画。
(5)现出了平民化、世俗化的趋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同时宋以后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普及,使书画作品走进平民家。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诗歌和绘画的基本知识,可以实现与语文知识和美术知识的结合,符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能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对古代文学作品和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利于发扬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唐代有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极有情趣,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下列作品最能体现其书法特点的是

A.《丧乱帖》
B.《肚痛帖》
C.《汉汲黯传》
D.《玄秘塔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该书法家的作品千变万化,神采飘逸,被人称之为“变动如鬼神,不可端睨”“挥毫落纸如云烟”,可以判断其作品是草书。四个选项中A是行书,C、D都是楷书作品。B是草书,符合题干描述的特点。
点评:关于中国古代的汉字与书法艺术,主要考查三种主要的书法字体——楷书、草书和行书及其特点: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完整,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兼具有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具有审美价值,又具有使用价值。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