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到1936年,我国共发生旱灾1035次,平均每两年就发生一次。如果把界定旱灾的标准降低,那么这个数字就显得非常保守了……邓云特曾以世纪为单位做过统计:在公元前3世纪以前文献记载的旱灾共有39次;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400年间有78次,3——6世纪共发生了161次,7——10世纪共有185次,11——14世纪有237次,15——18世纪有291次。
——邓云特《中国救荒史》
“水旱为灾,尚多幸免之处,惟旱极而蝗。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毛幡帜皆尽,其害尤惨过于水旱也。”
——徐光启《农政全书》
(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旱灾发生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据(《文献通考》卷301记载,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南方大旱,种粒皆绝,人多流亡,因饥成疫,死者十二三。”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的旱灾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开宝中,诏缘黄河、沛河、清河、御河州县,准旧制艺桑枣外,别课民树榆柳,为河防。”
——《宋史·太祖本纪》
洪武十二年(1379年)诏曰:“广平所属郡邑天久不雨,致民艰于树艺,衣食不给。……今年夏秋税粮悉行蠲免,以苏民力。”
——《明太祖实录》
(3)据材料三回答,中国古代政府应对水旱灾害的措施如何?简要分析这些措施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商周时期的井田制属于
A.贵族土地所有
B.国有土地所有制
C.君主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所有制
3、判断题 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4、判断题 清代学者陶煦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B.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C.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
D.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
5、判断题 《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体现该水利工程的功能不包括
A.航行
B.灌溉
C.军事
D.排洪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