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材料解析题:(11分)
材料一?毛泽东曾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材料二? 1945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
材料三? 1979年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邓小平要荣毅仁在引进外资方面多多出谋划策。……不久,他拿出了“方案”,建议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以上均摘自《瞭望东方周刊》2005/11/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出现的发展实业的有识之士提出了怎样的救国主张?试评价这一主张?(5分)
(2)建国后,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中体现出的创举是什么?试阐明中国共产党采取这种政策的理由。(3分)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批吸引外资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2、判断题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赶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十年“文革”
3、判断题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
A.农村的生产关系已出现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4、判断题 (2008年深圳模拟)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阶级斗争一抓就灵”?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③“以钢为纲,全面跃进”?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③①②
5、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包括
①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③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④改变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