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2、选择题 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②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
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3、判断题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文化。它的变化是以非文本方式记录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历史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代王朝都以“会典”“律例”“典章”或“车服制”“舆服制”“丧服制”等各种条文颁布律令,规范和管理各阶层的穿衣戴帽,对服装的质料、色彩、花纹和款式都有详尽的规定,不遗琐细地区分君臣士庶服装的差别,违者要以僭礼逾制处以重罚。
——刘志琴《服饰变迁一一非文本的社会思潮史》
材料二: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一一节选自康有为1898年9月递呈光绪皇帝的《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三: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把图像称作“人类精神过去各个发展阶段的见证”,认为通过图像可以加深对历史变迁的理解。以下是一组图片材料。

图一 清代的长袍马挂

图二 西装和中山装

图三 “文革”时期
人们的穿着

图四 当代绚烂多彩
的服饰
(1)材料一中有关服饰的规定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有何主张并说明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从图三到图四,你能看出中国服装变化有什么趋势?从这种变化中,你能得出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各有何精神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西两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许多富有民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下列四幅图片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
[? ]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里弄住宅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5、判断题 1913年著名学问家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该广告反映出当时的中国社会 [? ] A、传统的道德观念被抛弃 B、西方道德观念占据主导地位 C、新旧社会风俗并行于世 D、出现了男女平等的发展趋向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