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 ]
A.婚礼形式删繁就简
B.依旧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
C.恋爱自由成为时尚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辛亥革命使中国男人剪掉了辫子,而女性辫子还长期存在,而这种女性的发式却在历史进程中也悄悄地发生了“发饰革命”,今天也几乎看不见姑娘们漂亮的长短辫。这一变化大约发生在
[? ]
A.民国时期
B.国民政府时期
C.新中国时期
D.改革开放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小说《文明小史》中,描写一位学堂出身的少奶奶时写道:“穿双外国皮靴,套件外国呢子的对襟褂子,一条油松的辫子拖在背后,男不男,女不女的。”材料反映了这位少奶奶的服饰特点是
[? ]
A.完全西化
B.中西合璧
C.固守传统
D.女扮男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1928年的《长寿县志》载:村落农民祠祭“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甚者祠堂有款不妨虚糜,强者借以自肥,黠者分其余润,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乡村百姓思想开始解放
B.民主革命进程影响乡村习俗
C.乡村传统文化渐趋失落
D.近代社会生活新旧并存特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 1928年...拜跪无节,衣冠不肃,等于儿戏...愚懦者每年幸叨一饱,已无他望”即可说明随着时间推移,乡村的传统文化逐渐落寞。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传统的思想文化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