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诗词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读下列诗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②?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秋)
③?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
④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①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2)诗词②中“黄洋界上炮声隆”,从而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3)导致③中这次“远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次“远征”的结果如何?
(4)诗词④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什么时期的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主要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1)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2分)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分)
(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2分)夺取中心城市。(2分)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2分)
(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左倾错误的指挥。(2分)到达陕北,建立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2分)
(4)解放战争时期的渡江战役。(2分)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未看到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
B.为英国发动战争作辩护
C.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D.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我从来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结合所学分析,B不对,作者反对发动鸦片战争;CD不对,材料中无从体现;A符合题意,作者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鸦片贸易,但实际上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漫画往往能一针见血地揭露现实的本质。下边的漫画反映了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

民“主”曰:“逆我者亡。”
[? ]
A.建设民主国家
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
C.独裁内战
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陈独秀认为,某历史事件体现出来的精神是“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该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
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等信息中,可以推断出此诗写作的背景是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