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省级导航 |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经济现象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确立起来。伴随着这种生产关系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这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题干材料“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故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齐国)太公……乃劝以女工之业……织作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 ——《汉书·地理志》
材料二:“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清)王应奎《柳南续笔》
材料三:“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四:“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衣履天下”的纺织业原料是什么?材料二中纺织业原料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纺织业原料变化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在经营方式上的区别,并分析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丝。棉。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
(2)材料三是农民的家庭副业形式,材料四是明朝中后期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这说明了生产力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大大提高。
本题解析:在以多段材料组成的材料题中,各段材料往往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但一般围绕着一个共同的核心问题,浏览材料时要注意进行归纳。本题围绕丝织业的发展这个中心问题,旨在考查丝织业原料、经营方式的变化以及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通过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对比,可见纺织原料发生了从丝到棉的变化,再结合材料二的表述概括原因;而材料三与材料四的对比则体现了经营方式从家庭副业到雇佣关系的变化,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下图是北宋商税额简图(单位:万贯),对该图分析正确的是北宋
A.商品经济较唐代更繁荣
B.着手实施重商主义政策
C.政府商业税收不断增加
D.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衰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纵向的数据分析,从北宋商税额简图可以看出政府商业税收不断增加。因此选择C。A是原因,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的经济政策,B是英国的政策,排除。D史实错误,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商税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经济状况,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或鼓励农业的举措。(3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现代中国的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