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4分)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社会转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争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 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百家争鸣所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儒家思想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指的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6分)
(3)材料三中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6分)
(4)为了让欧洲启蒙思想家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在中国实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 4分)
参考答案:(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4分)
影响: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把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或汉初运用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4分)
(2)理学的产生。(2分)
影响: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制人性;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写出两点得4分。言之成理也可以给分)
(3) 原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2分)
“蓝图”: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 。(答出其中两点4分)
(4)努力:维新派兴起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答出其中两点4分)
本题解析:(1)背景:题目要求“据材料一概括”。由材料一中的“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可以概括出其背景,即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再适合时代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影响:题目要求“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说明”,所以回答前要考虑到秦汉时期的统治者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统治思想,产生了怎样的结果或影响,只要结合史实回答即可。如秦始皇依据法家思想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汉武帝把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正统思想,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或汉初运用黄老思想,实行休养生息,促进社会经济的恢复。
新发展: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二中的“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之后“佛道的影响也就随着减弱”可以推断出是指理学的产生。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一分为二的分析即可,如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压制人性;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等等。
原因:材料三中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是指明清之际的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人,他们由于处在封建社会,所以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这一题需要从封建制度在经济方面的表现作为根本原因来回答,即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 。“蓝图”:这一问在考查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只要基础知识熟悉,就可回答出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等等。
(4)努力:这一题需要回答中国近代资产阶级为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共和政体而做出努力的相关史实,只要基础知识熟练,不难回答。即维新派兴起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
材料三?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顾炎武
请回答:
⑴据材料归
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2分)
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⑶指出上述认识给我国经济思想带来的变化。(2分)
参考答案:⑴都肯定人的私欲。(2分)
⑵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4分)
⑶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甄(1630—1704)在《潜书?全学》中说:“自秦以来,屠杀二千余年,不可究止,嗟乎,何帝王盗贼之毒至于如此其极哉!”。与唐甄观点相似的是
A.“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B.“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C.“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
D.“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中揭露批判专制君主,材料认为自秦以来,整体上都是专制君主压迫统治人民的历史。而A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思想;B意为整个天下没有一地能够得到安宁,正是因为君主,即天下最大的祸害,正是君主,与题干意思相近,符合题意;C意为君临天下统治人民的人,要像爱护自己孩子那样爱护民众,那么民众就会亲近他,反映了其向统治者提出“爱民如子”的诤言,彰显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光芒。D是荀子的思想,意为君主像人民的源头。源头清澈,下游的流水也清澈;源头浑浊,下游的流水也浑浊。据此可知ACD与材料不合,而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高校老师撰写了一篇《论明清小说对宋明理学的超越》的历史论文。下列材料不能用作该论文论据的是(?)
①《红楼梦》:“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②《西游记》:“皇帝轮流做,……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
③《三国演义》:“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A.①
B.②③
C.③
D.①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程朱理学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上升至天理层面,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对传统士民的影响,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也对理学思想提出了挑战,如①即是对男尊女卑思想的否定;②孙悟空大闹天空是对皇权至上的否定;但③明显在宣扬忠君观念,是对程朱理学思想观念的体现而非超越,所以①②两项不符合题意和要求,答案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到:“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 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主旨认为黄宗羲的思想
A.根本没有跳出儒家思想
B.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
C.与现代思想不符,没有创新
D.儒家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结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材料的大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省略号之前阐述了黄宗羲的思想有对儒家思想继承的一面;省略号之后的部分又表达了不能否认其思想具有“现代”精神,所以通篇体现的观点即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B项正确;其它三项不符合题中材料的观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