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试题《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变化直接反应的是观念的变化,而观念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的变化源于经济基础,所以A正确;B传统社会结构解体,错误;C平等观念深入人心错误;D不是外部原因的结果。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唐代李肇所著《国史补》:“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此材料提供的信息有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明清时期瓷器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对外销售。(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唐朝起,海上丝绸之路开通,通过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的瓷器源源不断的输往国外,明清时期更是如此。
考点:古代的对外交往
点评: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打通了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通道。唐代以后,中国的瓷器大量的输往国外,中国被称为瓷国,英语china就是瓷器之意。明清之际瓷器进一步发展,虽然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瓷器依然大量的出口。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时代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它所体现的基本经济特征是
A.精耕细作
B.自给自足
C.农林牧业相互补充
D.农业生产结构完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调动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种谷”“ 树桑”可知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体现了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的特征。精耕细作是指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排除A;正由于农作物种植、经济作物种植和家禽养殖,相互补充,进一步体现了自给自足的特征。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马戛尔尼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
D.政府禁绝海外贸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和思想文化均根源于经济。因此,中国古代思想的保守性,要从经济方面找原因。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导致与外界的联系教少。故选B。
考点 :中国古代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