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共军向汉城进军时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她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4日,内战真的爆发了,当时,北朝鲜军队为了“解放”南朝鲜,突然越过了三八线。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拥有苏联装备的朝鲜军队入侵韩国,进展迅速。拥有美式武器的韩国显然也曾计划进犯北方。
——[美]罗兹·墨菲著《亚洲史》
材料四?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以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地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样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四则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1分)针对该事件,四则材料有哪一方面相似(同)的记录?(1分)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上述四则材料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你认为造成观点不同的原因有哪些?(4分)
(3)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你会如何对待上述材料?(2分)作
为一名高中学生,你还会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2分)
参考答案:
(1)朝鲜战争(1分);在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越过三八线南下(1分)。
(2)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次进攻(1分);材料二认为是北朝鲜要“解放”南
朝鲜(1分);材料三没有直接说明起因,但暗示这是内战(1分);材料四认为是北朝鲜反
抗南朝鲜的侵略(1分)。
原因:事件本身复杂——因此难以厘清,导致众说纷纭(1分);作者立场不同——因此视角不同,导致分析不同(1分);受意识形态制约——因此先入为主,导致不尊重事实(1分)(列出两条即可,2分)。
(3)会尽量客观而认真地研读上述各方材料,而不是只看其中的一、二个材料就下结论(1
分);会将上述材料放入原著之中,力求理解作者的真正含意(1分);会将上述材料及著作
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考察作者写作时的具体条件、环境与思想情感(1分)(列出2条
即可,2分)。
方法或途径:借助图书馆或网络查阅更多的资料,进行比较(1分);与老师和同学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1分);(可能的话),寻访身边的老人,了解战争爆发时的具体情况(1分);通过信件(邮件)向有关专家请教等(1分)(列出2条即可,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德黑兰会议期间,丘吉尔说:“今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斯大林元帅,您梦见了什么?”斯大林说:“我梦见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对这段对话理解最正确的是(?)
A.大国领袖规划未来世界
B.罗斯福野心最大
C.英国企图恢复旧日霸主地位
D.大国争霸之企图显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三国领袖针锋相对的话反映了大国争霸的企图,其余选项表述不当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如何最后打败德、日法西斯国家,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②重新绘制战后欧亚的政治地图,……③建立联合国,维持战后世界和平。④对德、日、意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与一战不同,它具有反法西斯的正义性,因此,作为这场战争的产物的雅尔塔体系要比凡尔赛一一华盛顿体系有其历史进步性。
? 材料二:……斯大林出于各种考虑多次向英美让步,大体上接受了丘吉尔提出的瓜分巴尔干势力范围的百分比协定,……而罗斯福为了争取苏联尽快对日宣战,以使美国免于付出100万人伤亡的代价,同时为了把战时的同盟关系延续到战后,以实现其“世界蓝图”,他在东欧问题和远东问题上对苏联也作了让步。
? 材料三:雅尔塔体系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即:1945—1955……体制的形成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出现,1955—1969年美苏冷战中的局部缓和,1969—1985年前后美苏缓和中的激烈争夺。二十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体制的瓦解。雅尔塔体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最终解体,是由多种原因促的,从根本上说是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
一一引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专题30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雅尔塔体系比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进步的表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体现的雅尔塔体系的消极因素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贯穿雅尔塔体系始终的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其体系瓦解的“多种原因”有哪些?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和瓦解分别对国际关系格局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进步性的表现:一是将苏联和美英两种不同社会制度间的和平共处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是以和平、民主方式处置战败国,使之完成民主化的任务,同时原则上承认国联“托管”地区和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
(2)体系是以大国的实力为基础的,事实上是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体现了以美苏为首的列强的争霸性质;苏美英既合作又争夺,相互妥协,使该体系深深地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3)内容:美苏争霸。瓦解的原因:第三世界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西欧和日本实力的增强;苏联的解体;世界各种反霸力量合力的结果。
(4)影响: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瓦解:使世界形势的总趋势走向缓和,多极化格局出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
[? ]
A.雅尔塔体系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维也纳体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51年9月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政府声明中说:“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他还曾说:“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从战后到2002年,德国的战后赔偿金额达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1994年,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在勃兰特“惊世一跪”的20年后,对波兰再次表示,“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对于德国有关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教育,世界犹太人大会主席辛格说:“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张景云《日德两国不同的二战史观论述》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对侵略历史“不反省、不道歉、不谢罪”(“三不主义”),而且不断制造事端,篡改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发表歪曲历史的言论……日本每年都要在广岛举行和平大会……日本著名学者藤原彰指出:“日本人十分缺少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的意识。”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最后只有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四国接受了日本有限的赔偿……意大利政治家蒂齐亚诺·台尔察尼所著《日本人的自负与傲慢》一书中指出:“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于是就有人叫嚣说:承认侵略并向亚洲国家谢罪是“自虐”行为,妨碍日本成为“政治大国”和在国际新秩序中发挥“领导作用”。
——摘编自王丽萍《中日两国“二战史观”的分歧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德国对待法西斯罪行的态度和影响。(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三不主义”态度的成因。(8分)
参考答案:
(1)态度:反省认罪;主动赔偿;道歉、请求宽恕;正视历史教育。(4分)
影响: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德国成为欧盟核心力量。(3分)
(2)日本二战受害者意识强烈;美国庇护,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未彻底根除;亚洲国家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经济急剧膨胀使日本野心再度显露。(8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态度依据材料一中“新的德意志国家及其公民只有感到对犹太民族犯下的罪行,并且有义务做出物质赔偿时,我们才算令人信服地与纳粹的罪恶历史一刀两断”“我请求你们宽恕德国人给你们造成的痛苦”“学校普遍进行纳粹大屠杀教育,正视历史,已经成为德国民族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等信息进行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中“赔偿是我们的责任,它虽然不能洗刷我们的罪恶感,却是和解的前提”可概括出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还可以从德国的国际形象以及在欧盟内部的地位等角度进行分析。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的“促进了欧洲的和解与联合”概括出日本二战受害者意识强烈;从材料二中“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免除了头号战犯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释放战犯并允许其重返政坛军界执掌国家大权”等信息概括出美国庇护,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未彻底根除;从材料二中“在战争索赔问题上,国际地位尚低的亚洲受害国的多数国家,基本上自动放弃了对日战争索赔权”等信息概括出亚洲国家没有严格追究日本战争责任;从材料二中“财富使日本人变得更加狂妄”等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可概括出经济急剧膨胀使日本野心再度显露。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