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敕令。实际上就是否定了世俗政权的君主任命本国或本地区主教的权力,因此体现的是“教权高于王权”。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 )
A.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B.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C.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D.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
——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7分)
(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1)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4分)
因素:是否有新生力量的支持(或是否有支持或推动社会变法的社会基础)(3分)
(2)青苗法实施后,许多地方官员强制农民“借贷”,民众没有从中得到实惠,缺乏社会(群众)基础;青苗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和反对。(4分)
本题解析:(1)表现: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所以根据题目要求,是要回答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现有体制应该指的是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所以结合所学应该是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授爵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因素:根据材料中的“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时,出现了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等信息可以知道核心因素应该是是否有新生力量的支持。
(2)理解:根据材料中的“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再结合青苗法实施后的史实,许多地方官员强制农民“借贷”,民众没有从中得到实惠,缺乏社会(群众)基础;青苗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和反对。所以“青苗法”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1年9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国?大连)上说:政治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有序扩大民主。中国近代史上首先拉开政治体制改革序幕的事件是
[?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主要说明孝文帝
A.个人文化知识丰富
B.喜欢读诗辞汉赋文章
C.精通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
D.重视汉族文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五经》、《左》、《老》等代表着汉族先进的文化。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