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德把人类社会划分成两个阵营:一边是普通百姓,和平对他们而言是最有益的;另一边是王朝统治者,他们不断把百姓赶进战火硝烟。这种区分带有革命性的含义,各国民众应该在理性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在共同的和平的利益上形成跨国界的共识。
——托布约尔?克努成《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
材料二?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德对世界和平的基本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结合这一事例,简析材料一中康德和平观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和平是普通百姓的共同愿望;各国民众应该联合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人类最终会走向永久的世界和平。
(2)原因: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的欺骗宣传;德国民众认为,希特勒能使德国重新前进;希特勒的扩军备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局限性:康德的和平观是建立在民众理性的基础上。但在现实中,民众的和平理性却会受到极端民族主义观念、统治者的欺骗宣传等因素的干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照片、雕塑、邮票等资料都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材料,从中可以解读出真实可靠的信息。请为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作出简要述评。

《联合国宪章》签字

铸剑为犁

1986年发行的国际
和平年纪念邮票

参考答案: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取得反法西斯胜利的时刻,联合国家组织国际会议,通过联合国宪章,联合国正式成立。这是反法西斯同盟国合作的结晶,是人类的进步,是世界和平的胜利。
②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调节斡旋、维和行动等方式,维和世界和平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发挥了重大作用。
③在世界和平运动的推动下,1985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表明世界和平浪潮的高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理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导致中东地区矛盾复杂、局势动荡的因素不包括
A.民族成分复杂
B.教派众多
C.西方长期的殖民统治
D.大国对中东问题置之不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30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地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一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反对一切战争;用正义战争抗击非正义战争;消除导致战争的因素。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曾在数十年里一直起作用的背景原因和在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后的紧张的数星期中开始起作用的直接原因。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摘自《全球通史》
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一战”爆发的四个背景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经济上德国与英国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和超过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殖民地问题上德国想从占有殖民地最多的英法等国手中夺取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对殖民地的争夺激化了列强间的矛盾,列强之间矛盾的激化,促使它们为了对抗对方相互接近并逐渐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关注民族成分复杂的巴尔干半岛,分别支持不同的民族国家,掀起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加剧了民族主义的冲突,使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随着民族冲突的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一战”爆发。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