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8-25 15:21:3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大 中 小】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西周维系嫡长子继承制的纽带是( ) A.财产 B.地域 C.血缘 D.宗教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嫡长子继承制是西周宗法制的重大特点。宗法制依靠自然形成的血缘亲疏关系以划定贵族的等级地位,从而防止贵族间对于权位和财产的争夺,维护政权的稳定。所以西周维系嫡长子继承制的纽带是是血缘关系,选C。 考点:西周的宗法制。 点评:宗法制即宗教法规,是一种权利继承制度,将君位的承传用嫡长子继承制的形式确定下来,完善和巩固分封制,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宗法制下的等级尊卑观念非常严格,等级森严,尊卑有序,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贵族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世袭制、分封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明朝的内阁与英国的责任内阁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是 [? ] A.决策机构、咨询机构 B.咨询机构、决策机构 C.首辅有决策权、内阁大臣拥有建议权 D.皇帝的内侍机构、行政机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陆游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其调兵之权应属于:? [? ] A.节度使? B.枢密院? C.三司使? D.转运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摘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材料三“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 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科举取士考查士人的哪几方面能力?(3分) (2)到了宋朝,在科举制影响下,产生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2分)对于这些观念,你怎样评价?(2分) (3)材料三中“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是什么?材料中认为“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科举制的影响。(3分)
参考答案:(1)熟练掌握经典的能力;文学能力;对时事的分析解决能力。(3分) (2)风气:重视读书和教育,重视文化。观念:读书高贵,读书是进身之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2分) 评价:一方面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另一方面读书实用、功利主义,产生读死书,死读书现象。(2分 (3)宗法制;科举制具有公平、公正,调节社会秩序的特点。(2分) (4)科举制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官吏,提高官员素质;科举制促进文化、教育事业发展;科举制具有公平性,有利于调节社会秩序;科举制也有局限性。(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 B.在明朝以前政府并不完全直接统属于王室 C.明朝以前的中国采取集体决策方式 D.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真不免为独裁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足以说明明朝废宰相的确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同时也说明明清两代都的却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但是明朝以前的中国并不是采取集体决策方式,而是皇帝一个人的独断专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集体决策方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