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古代中西方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应该用理智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李贽是明清时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他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②、③、④符合题意;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知识即美德”,没有明确提出题干的主张,排除①,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中国是一个文明传统悠久深厚的国度,又是一个广土众民的国度,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读图,下列思想与地域的搭配中,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发生的中国大战役判断当时处于战国时期。注意把握“其文化的时代性演进和地域性展开呈现婀娜多姿的状貌”。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是墨子的思想,“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是孟子的思想。儒墨都产生于山东。“安时而处顺,哀而不能入也”是庄子的思想,产生于楚国。“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以赏罚”是韩非子的思想。A是秦国的统治范围,秦国的治国理念是法家思想,排除AC。B是魏国,C是楚国,产生了道家思想,“安时而处顺,哀而不能入也”,不符合,排除B。D是鲁国是儒家思想的发源地所在地,重视教化和孝悌,正确。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诸子百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
①重视道德的力量 ②肯定人的重要性 ③强调知识的作用 ④推崇君主权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可知,①重视道德的意义、②肯定人的重要性、③强调知识的作用,这是两人思想的共性;D.推崇君主权威这是孔子的思想而非苏格拉底的。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苏格拉底的思想·苏格拉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四民异业而同道”说明在王阳明看来士农工商四种不同社会阶层,尽管所从事的行业有所不同,但均是为了“有益生人(民)之道”即为民的生存而服务,从“道”(天理)的层面而言四者完全没有差异和高度统一,因此王阳明在此强调的是如何用心正确对待人生事业和所处境遇问题,故答案选D,A B C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的主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他)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和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这是《明朝史话》对某一思想家的评价。这位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和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这是离经叛道的李贽。所以本题选D,A、B、C不符合材料。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李贽。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