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质特征的是:? [? ]A、推行郡县制 B、皇帝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吏 C、制定法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2、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下列制度与此规定有关联的是? [? ]A.分封制?B.科举制?C.察举制?D.宗法制
3、选择题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政治制度。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①皇权至上 ②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③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③④
4、选择题 下列现象与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主张基本一致的是A.小学生不读不写不学旧体诗B.中学生散发反对复辟的传单C.大学生爱听严复宣传进化论D.进步青年传阅《庶民的胜利》
5、判断题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勃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 的处罚。?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一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一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2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