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A项错误;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此段属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言论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材料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孟子的四端说是他性善论的依据,也是孟子所有学说的基础所在。人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怵惕恻隐之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人人心中皆有仁的端倪,同理而言也都有礼、义、智的端倪。正因为人心有这样的端倪,所以人性都是善的。也正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修养工夫就是要寻求本心的善,只要挖掘出内心深处仁的端倪,仁德就会到来,“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的学说与孔子相比,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圆融的程度,所有论点都相辅相成,互为依据与结论。而孟子的“四端”说,就是孟子所有学说的理论依据。因此选择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孟子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 )
A.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 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心学强调“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封建统治秩序。理学和心学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学的正统。依此分析B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的说法均是片面的。
考点:陆王心学
点评: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是主观唯心主义。心学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需要向外探求,只要通过内心的自修自省,克服私欲,就能回复良知,成为圣贤。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维新思想》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