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某种强制性的力量驱使他们去这么做”“暴力的惩戒使人善良,使得人们达到善和正义的,正是强制的力量”, 表明马基雅维利特别强调强制的力量和暴力的作用,者和韩非子的法制观念相一致,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下列人物以自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有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泰勒斯提出万物始于水,将研究对象从宗教神学变为自然,牛顿和爱因斯坦都是物理学家,以自然自然作为研究对象。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泰勒斯·万物始于水;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爱因斯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
C.人而不仁,如礼何?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因为这里没有苛政”、“苛政猛于虎”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体现出了原始民本思想,即政治上主张“德治”,即为政以德,后来孟子把其发展,提倡“仁政”学说。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主张·“德治”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莫格在《他说的仍在实行》中指出:“和柏拉图一样,孔子认为‘明君’治国可以创造一个好的社会,但在推行自己的政治理想上,都是失败的政治家。”柏拉图和孔子成为“失败的政治家”的主要原因在于二人的思想
A.与当时的现实政治脱节
B.缺乏思辨性和系统性
C.未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治国实践中遭致失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和孟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和开拓者,提倡“仁”和“礼”,发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和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战争史相违背的,当时只有法家思想才能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同时代的西方的柏拉图也是一样,其提倡的思想与当时的变动社会不相适应,故本题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柏拉图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维新思想》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