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正确论断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纠正了“左”倾错误
B.有利于高考制度的恢复
C.使知识分子受到尊重
D.国民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小麦低产区树起红旗:郓城县宜路乡出现了3540斤高产纪录》、《广东穷山出奇迹:一亩种稻六万斤》、《第一颗甘薯大卫星:浏阳亩产了五十六万多斤》……《人民日报》的上述报道最有可能出现在
A.三大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出现了浮夸风为主要表现的“左”倾错误,依据所学,“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故题中这种现象出现在大跃进时期。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面对郑氏集团的要求,康熙帝采取的措施是
A.接降纳贡,设置藩王
B.率军亲征,攻占台湾
C.设府置县,中央统辖
D.签订盟约,确定疆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台湾的措施。A项是错误的;这与历史事实不相符合。B D项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通过排除法,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9分)
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采取了什么外交方针?(2分)
材料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
——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60年的调整和创新》
(2)材料二中“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什么?(2分)
材料三

(3)材料三体现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什么“作为”?(2分)
材料四?2010年上海世博会有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参与本届世博会的,既有周边睦邻,也有远方来客;既有欧美发达国家,也有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既有国家机构,也有国际组织。
材料五?内政决定外交。随着国内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相应地要求外交战略进行调整……改变长期奉行的“以政治划线”的外交思维,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中国外交工作的目的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确……
——郭伟伟《新中国外交六十年——从创立走向辉煌》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四、五,概括指出新中国外交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决定这种变化的核心因素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9分)
(1)方针:一边倒。(2分)
(2)变化: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3)作为: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或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2分)
(4)变化:从“一边倒”发展到全方位的外交格局;(1分)国际交往从重视意识形态逐渐发展到求同存异。(1分) 核心:国家利益。(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