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长期的“天朝上国、华夷之辨”思想的影响,使中国人昧于世界大势,盲目自大,处处防范、提防,以致出现材料中崇厚的这种荒唐认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 )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戊戌变法的尊孔和新文化运动的反孔都是中国资产阶级在探索救国道路的不同策略,都说明中国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尤其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思想文化上提出尊孔复古的逆流,资产阶级提出要用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反对中国的儒家思想。本题选 B项。AC项说法错误,材料对待儒学的态度明显相反;D项错误,只符合维新变法的内容。
点评:维新变法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等为宣传变法把孔子作为变法的先师以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里的继续。主要通过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以解放人民的思想。在运动中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反对传统道德。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康氏新法没有社会基础,京城的传统士大夫视之漠然。……为数众多的京师翰林院国子监诸生中居然没有一个人受康有为的影响……在偌大北京城的士人中间,康氏找不到同路人。”下列各项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新法脱离实际,缺乏群众基础,支持者少
B.康梁的名气不大,影响力小
C.士大夫思想保守,不关心国家大事
D.京师翰林院诸生的素质差,康梁看不起他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康氏新法没有社会基础,京城的传统士大夫视之漠然…康氏找不到同路人”,可以看出新法缺乏群众基础,缺少支持者,故选A。材料中的士大夫视之漠然,并不是他们对国家大事漠然,而是他们对新法漠然,故C错误;B、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对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它主张在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具体办法来挽救统治危机。故选C。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发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但洋务运动仅仅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未触动封建制度,结果失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图片、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日记中所说的“变乱”应指的是辛亥革命,故A项正确;“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表明作者反对学习西方,故B项错误;“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说明中国乡村社会习俗有所变化,故C项错误;作者仍尊崇“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说明依然坚持封建君主制,故D项错误。故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