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更令尼克松感到头痛的则是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的严重挑战。70年代初,美国已尽失其在经济上所占的优势……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苏联则利用美国困于越南战争之机,在军备竞赛中迎头赶了上来。?
——金重远《战后世界史》
材料四 里根摈弃了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转而采取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的理论,于1981年2月开始实施“经济复兴计划”……1982—1987年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54个月,超过了当时日本和西欧增长速度的局面。……经济好转使里根得以在1984年底再次当选总统,并在国际舞台上推行“现实主义、实力加谈判”的强硬对苏政策,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企图通过新一轮军备竞赛把苏联拖垮。
——金重远《战后世界史》
请回答:
(1)依据20世纪30年代及二战后的有关史实,具体说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是如何“模仿”苏联的?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又是如何借鉴苏联经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凯恩斯主义的“兴衰”对我国进行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60、70年代,哪些客观因素“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这一时期,苏联“在军备竞赛中迎头赶了上来”的主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世纪60、70年代,中国的总体经济形势如何?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西方模仿:①国家对经济的大力干预;②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在私有制外出现了公有制;③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中国:实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2)要借鉴不同经济学派理论中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本国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3)①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世界逐步形成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力量的上升。②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尤其是发展重工业。
(4)形势:经济发展缓慢,“文革”时期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水平低。原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左”倾错误、特别是“文革”的破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美11个国家。该使团以记名海关道志刚、礼部郎中孙家谷为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英国使馆翻译柏卓安、法籍海关税务司德善为左右协理。经蒲安臣使团交涉,美、英等国表示对华将采取“节制和温和”的政策。志刚等人还记载了出访的行程和外国的风土人情。使团回国以后,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12个国家。该使团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参议木户孝允、大藏卿大久保利通、工部大辅伊藤博文、外务少辅山口尚芳为副使。岩仓使节团在修约方面虽然没有取得进展,却考察了政府机构、议会、法院、公司、交易所、工厂、矿山、港口、农牧场、兵营、学校、报社和福利设施,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中国为了劝阻列强“修约”,防止其扩大侵略权益;日本为了与列强修改不平等条约,向西方学习。中国聘用外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中下级官员;日本以本国人为团长,主要成员为明治政府要员。晚清政府重视不够,被动应付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明治政府高度重视,主动适应近代化要求。
(2)中国学习西方主要限于器物层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中国近代化的倡导者是洋务派;日本的近代化以明治政府为主导。中国未实现预期目标;日本基本完成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下列对洋务运动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 ?②培养了近代军事、科技人才
③实现了“自强”的目的 ?④开启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历程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①②④符合史实;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排除③选C项。
点评: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积极: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
局限: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观察图表依据所学知识和图片反映的信息,你认为A点曲线状况说明当时的中国
①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洋务企业的诱导,外商企业的刺激?
③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④“民生主义”成为当时的思想主流?
⑤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无暇东顾?

[? ]
A.①②③?
B.④⑤?
C.①④⑤?
D.①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53年毛泽东批示:?“中国现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经不是普通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新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其“特殊”“新式”的原因是
[? ]
A.确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是在公有制领导下的私营经济
D.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